姜吉安:理性的颠覆和反讽 2013-04-16 14:14:19 来源:艺术版权
姜吉安:从艺术史角度来讲,新工笔不是独立的,封闭的系统。它和别的绘画形式一样,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只是所用的材料不同。它成为单独的一种价值体系是不可能的,必须放到所有的艺术当中去评判。一件艺术品,不会因为是工笔画就变得有价值。

姜吉安工作照.

记者:您为什么画很多几何形体?

姜吉安:我比较关注一些关于艺术本身的东西。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有一个延续至今的潮流,即是关注艺术对社会的批判。通过艺术来批判、反映社会,要么就是对社会问题的抒情表达。这些东西仍可以被归为批判现实主义,从艺术方法上讲比较老旧。但它也体现了艺术的“有用性”,即艺术的批判功能,虽然是一种浅层次的“有用性”。实际上,艺术也好,中国文化也好,最终还是应该建立一个纯形而上的结构。所谓形而上的部分,解决的可能是些非表面的,更终极的问题。就像物理一样,有基础物理,有应用物理,基础物理不能马上产生效果,但它是应用物理的基础,没有它应用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画的东西,通常看起来跟社会没关系,针对的是艺术领域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对待一个物体,人们应该怎么去看它,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它。是否能展开对一个物的再认识。几何形体跟这个概念有关,因为几何形体本身是抽象的,而不是一个实用的物。同时,工笔画传统里从来没有画过几何形体。所以这是对工笔画本身的介入,对工笔画过去的观念系统的介入,而不是对社会的介入。

记者:这有点像在修改传统。

姜吉安:对。艺术家也是被过去的一个系统控制着的。你以为这是绝对的真理,是对的,但它只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过去掌握权力话语的人所建构。但它也不是永恒的。

记者:您怎么理解新工笔这个概念?

姜吉安:我理解的新工笔只是观念不同,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上一代的艺术家可能还是现实主义的,那是从苏联传过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际上绘画并不能再现现实,而只能表达艺术家本人对现实的看法,所以现实主义有时候是无效的。而且在再现现实方面,绘画与纪录片或者摄影相比没有优势。

当代的中国文化和传统是断裂的,而西方的文明我们又没有切身的体会,不能完全地进入,所以我们缺乏一些基础的、形而上的支撑。没有它,文化和艺术都无法深入。所以 ,我希望很深入地去探讨艺术本身,艺术能为我们提供什么价值。比如这幅《线的悖论》,探讨的是线自身的性质,语言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画一条线去表达别的东西。

记者:您认为新工笔能够自成一种传统吗?

姜吉安:从艺术史角度来讲,新工笔不是独立的,封闭的系统。它和别的绘画形式一样,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只是所用的材料不同。它成为单独的一种价值体系是不可能的,必须放到所有的艺术当中去评判。一件艺术品,不会因为是工笔画就变得有价值。价值在于对于艺术的整个领域而言,你呈现出来的内容是否重要,你所表达的和思考的东西是否有建设性。

工笔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样式,它只是绘画的一种,有很多的可能性,这是它的技法所允许的。在我读民间美术的研究生时,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因为那时候也做装置,即应该从所有艺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仅针对工笔画本身。相比于局限于工笔画的传统,我可能已经走得比较远了。一般人理解的新工笔就是要表达内心,但这依然没有脱离西方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窠臼。实际上还应该再往前走。很多东西,没做出来的时候大家认为不可能,做出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可以这样。艺术家的视野很重要,视野决定了你思考的维度。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