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批评家集体发声——不同面向的诗迪印象
诗迪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业界知名批评家们的普遍关注。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评论家水天中认为,诗迪的绘画创作是在没有外界干涉、过问、要求和催迫的自我行为,她画画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只为自己的心境负责。“正由于这样,她的作品才能如此澄明清澈,如此静谧典雅,如此从容而精致。这是一个没有人的活动造成的污染,没有人在自然面前表现自不量力地狂妄的天地。”
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则明确表示,为她在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天赋而感动。“在她极为自由的绘画风格中,透露出她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敏感。她笔下的形象充满了活力,传递出大自然生命活跃的生机与气息。她的作品所具有的抽象绘画形式特别是宛如天然般透明的色彩,表达了她单纯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在那里,光与色交织成一种理想和浪漫的世界。”
“精神的戏游”是中国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员、艺术评论家郎少君对诗迪作品的精准评价。在他看来,“诗迪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第一是天分,是她作画具有一种心手无碍、自在圆通的特质和能力。第二是研究与观看宝石的独特感受,这感受如何开启了她作画的灵性,或许还是个迷,但二者发生了一种互动互生的关系,是可以确信的。第三是非功利动机:作画是她的余事,源于她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命需要,是她的一种精神戏游,戏游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功利性杂念的干扰,是“解衣盘礴”——全身心投入、明澈纯净、真正自由的。”
艺术评论家殷双喜博士认为诗迪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倾听自然的心境表达。如果说宝石是大自然的精髓,诗迪的画则是她的灵魂的结晶。“她于半睡半醒之间在画面上游走,在梦幻与真实之间穿行于绮丽的色彩世界,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借用“庄生梦蝶”的典故,她将自己的灵魂与绘画融为一体。诗迪画中的色彩意象,似乎来自偶然性的眷顾,具有不可重复之美,但她长期在世界各国旅行所获得的四季风景的体悟以及对宝石这一自然之灵的精微观察,使她有可能一窥大自然的天机妙化。诗迪画中的色彩意象,是东方女性对于生命的礼赞,更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敬。”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