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贾方舟分析,诗迪是从长期对宝石的研究和鉴赏中领略到一种天然之美,宝石的晶莹剔透、色彩的纯粹与明丽,以及它们在不同光线下所产生的奇妙变化,在她的心底积淀起一层层奇幻的审美意象。“诗迪的画最为可贵的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的相通。那种毫无功利目的的自由创造,使她轻而易举地进入一种纯然的艺术境界。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凭着自己良好的艺术天性,她很快找到一种对应于自己的心灵、也对应于自然的话语方式,很快能够自如地表达“我”的心境和自然的意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王镛先生以“唯美的诗魂”为题,对诗迪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诗迪的抽象表现绘画也基本上符合唯美主义的理想,她的作品兼有我们中国评论家常说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脱去了具象的外衣,袒露出唯美的诗魂。”
在她的作品中,批评家陶咏白读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朦胧而多义。“其中似乎既有层峦叠翠的壮丽,也有群山积雪的明净;有怒涛汹涌的磅礴,也有山溪清流的委宛;有狂风骤雨的激越,也有碧波荡漾的宁静;有万马奔驰的豪迈,也有碧空片云的高远;有吞吐大漠的苍莽,也有孤峰峭壁的峻抜……”
面对业内专家的盛誉,在记者问到诗迪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艺术家身份时,她说:“还是让作品去说话吧。作为人类最敏感神经的艺术家,某种意义上是观潮人。他必须站在感受力的最前沿,无论是对于自然、生活还是生命、存在,他都必须有所感觉有所表达。就此而言,做艺术家,其实也是一份责任。我想,我也需承担起属于我的责任。”
据悉,5月8日,在展览开幕式后第二天,将举行盛大的研讨会,同时配合展览发行画册“天水无居•五洲同源”诗迪作品选(第一册、第二册)。而从五月初开始,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红顶楼序厅中,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也可以看到诗迪的精彩作品,和中国的公众分享这一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盛宴。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