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彦:面对艺术作品 辱骂和恐吓都不是战斗
0条评论 2010-12-18 14:31:19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怀宇

\

范曾 VS 郭庆祥

 

答《时代周报》记者问

 

记者:郭庆祥、孙逊、谢春彦在《文汇报》上登的这三篇文章,这样评论范曾的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

 

杨:对艺术作品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定义和判断,艺术作品常常因人而异。当我不喜欢某一些绘画的时候,我就会说出我的不喜欢,同样,我喜欢了,我就说出喜欢的理由。只是这些个理由,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都没有绝对的客观性,没有绝对的普遍性。所以,那些比较成功的,或者比较著名的艺术家,他们说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这无可非议,因为他们只是表达他们的意见,同样没有绝对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我的意思是说,不喜欢一种艺术,说它不好,可能说了一些过分的话,只是一种意见,既不是绝对客观,更不是绝对准确。反过来说,这画很好,很天才,也没错,但只是一种个人看法而已。

 

当然,艺术史还是有相对客观的批评,其中也有不少对著名艺术家的评论具有可信度,不过,至少20世纪以来,我所阅读过的艺术史,就其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评论作品高低的历史,而是讨论作品之所以这样出现而不是那样出现、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影响而不是那样的影响的历史。比如说,20世纪有很多创新的艺术品,一开始时大家都不能接受,都遭到了漫骂,但后来却成为名作。同样,一些作品当时受到好评,但以后却少有影响,甚至完全没有了影响。这说明,从历史来说,艺术作品的好坏同样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我想可以这样说吧,艺术没有错对,只有高低之分,有雅俗之分。艺术的高低和雅俗也因背景和思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评价,这很正常。我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也许这三篇批评文章用词是有些过分,但我想他们只是表达了他们所不喜欢的、因而要批评的艺术作品,如此而已。如果讲究一下用词礼节,我觉得批评似乎可以客气一些,尽量有说服力一些,而不要,比如,像文章中呈现的那样,用词过于尖刻。也许他们所批评的并没有那么差。

 

【相关新闻】

范曾或二度起诉郭庆祥 火气升级因被骂“汉奸”

文艺批评还是名誉侵权?——画家范曾500万元诉讼案引人关注

郭庆祥再“惹”范曾

郭庆祥:我会正面对待和范曾的官司

范曾告郭庆祥有失风度 多此一怒

收藏家郭庆祥称要扒光画家范曾的“外衣”

范曾切莫对号入座,闹到法院弄巧成拙

范曾诉媒体侵犯名誉权 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20万元

范曾被曝"流水式"作画 与郭庆祥对簿公堂

 认为美术评论侵犯名誉权 范曾告郭庆祥索赔500万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