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瓷红山茶鱼盘 1973年醴陵制 胡怀银藏
限量烧制 “御用瓷”,存世少于明清官窑
新中国成立后50到70年代由中央财政拨款烧制的一批瓷器,包括湖南醴陵瓷和江西景德镇“7501”瓷,由于国家意志直接参与,并带有强烈的毛泽东个人风格,且都为国家领导人和机构用瓷,所以也被称为“新中国官窑瓷”。这批瓷器中除了特制专用毛瓷,还包括人大用瓷,国家礼品瓷,展览瓷以及文革献礼瓷等五大类。“毛瓷”由于特供毛泽东专用,也被藏界冠以“御用瓷”的称号。
“毛瓷”在生产过程被严格监控:毛瓷的设计草稿、模具、原料配方都被作为绝密文件秘密保存,至今都未公开;烧制现场有武警24小时监制;参与研制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挑选,政治和业务技术上都要过硬。也由于特供性,“毛瓷”被要求限量烧制,醴陵16年间为毛泽东烧制专用瓷1555件,件件记录在案,尤其74年烧制的双面釉下彩薄胎花卉碗,一套4件,只存留有10套。景德镇“7501”瓷烧制成品也只有4200件。
毛瓷的收藏以官藏为主,绝大部分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南海丰泽园、武汉东湖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和湖南省文物商店红色官窑珍藏馆等处,流入民间的较少。据胡怀银介绍,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使用过的日用瓷器得以保存下来的只有379件,于1990年移交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收藏。80年代初的大变革,毛瓷虽从湖南蓉园杭州西湖等处偶有流出,但流落于民间的终也不足400件,醴陵74年特制双面薄胎花卉碗流入民间的更是不足10件。景德镇7501瓷曾有2000件封存库房备用,1982年春节,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研所将封存这些“7501”瓷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得以出现在市场上。
据瓷器市场资深人士陈连勇提供的数据,明清官窑在市场上的流通数在解放前的统计大约有2万来件,解放后有可观数量的增加。而相比较,毛瓷存世量和市场流通量甚至少于明清官窑。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