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瓷:“末代官窑”的绝唱
0条评论 2013-08-02 16:04:20 来源:《看艺术》 

1971年毛瓷红山茶烟缸 胡怀银藏

1971年毛瓷红山茶烟缸 胡怀银藏

四季花碗唱红拍场,主席贺礼成“毛瓷”绝唱

这次在香港保利1168万港币成交的这5件釉下五彩花卉碗,蓝菊花碗是60年代醴陵毛瓷,剩余的四件可以组成一套,就是胡怀银所说“流落民间不足10件”的74年醴陵双面釉下五彩薄胎花卉碗。这套碗是醴陵在毛泽东82岁高龄寿辰的时候为其烧造的贺礼瓷,当时的毛泽东身体状态极差,却仍然需要每天工作10小时,手抖得端不住碗。为了照顾毛主席生活方便,醴陵研制了薄胎碗,又按照毛主席的喜好,创烧了双面釉下彩绘,并在纹饰上选择了红月季、红芙蓉、红菊花以及红腊梅四件,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釉彩全部采用红色也反映了时代“讲红”的特征。

据这套瓷器的设计者李人中的回忆:当时政府下达指示,要为毛主席烧制贺礼瓷,要求既具有政治性,又要能代表全国。苦思冥想之后他选择了月季花作装饰纹样,不仅能寓意“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而且大江南北都可以种植,所以这件月季花碗也俗称“月月红”。其余三件花卉碗的纹饰,红芙蓉取自毛主席描绘家乡面貌的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象征祖国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也寓意着湖南人民对毛主席的忠心和热爱。菊花碗取意于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诗句,梅花碗纹则是毛泽东最喜欢的纹饰,毛泽东曾写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来咏梅。在所烧造的众多毛瓷中,纹饰也以梅花居多。

这批瓷器代表了特定时期我国瓷业发展的最高工艺和制造水平,不仅将醴陵釉制瓷工艺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创烧了薄胎双面五彩,让“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醴陵釉下彩瓷,更加晶莹剔透,在灯光下照射下从外壁便可以看到内壁的花纹,可称得上是毛瓷中的典范。同时,这些瓷器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和人文意义。并且,作为伟人毛泽东的专用瓷器,也充分体现了伟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意义,让这一套四季花卉碗主席贺礼瓷唱红拍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月月红”为代表的醴陵74年烧制毛主席贺礼瓷的存世量极少,出现在市场上极为偶然,它所形成的毛瓷价格也具有极强的偶然性,所以很难对毛瓷的整体市场的拍卖价格发挥可参考性的影响。

并且,“釉下五彩毛瓷”在保利拍卖的火爆成交,也不能掩盖毛瓷在拍卖市场的缺失。拍卖作为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是一个对艺术精品遴选进行再交易的市场,而毛瓷在二级市场缺失的原因很多,但至少能说明的一点,是收藏界对其认可度不够。或许如藏家李先生所言,时间可以给出答案,市场从来不会错过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而毛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还需要梳理来给出判断。

(作者:刘霞)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