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研讨会
0条评论 2013-08-06 15:02:2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赵文华

赵文华

贾方舟:赵文华油画艺术作品展研讨会现在正式开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然后做开场白。今天来参加我们这个研讨会的有:刘骁纯先生,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批评家,我们批评界最早的博士;这是高岭先生,年轻的博士;王端廷先生,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方美术史研究的著名批评家;今天请来的都是活跃在当代艺术界批评界的著名人物。吴鸿,是艺术国际网,也是今天最活跃的网站主编;段君先生,刚刚拿到博士学位,还热着呢,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岛子先生的博士,他们这一代批评家有十几个都非常出色,他是其中一个代表;陶咏白先生是年龄最长的一位,最受尊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著名的批评家,主要研究女性艺术,也研究油画,几个方面都涉猎到;杨卫先生还没有到,在看展览。徐虹女士,中国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刚刚退休,也还热着呢;还有彭峰先生刚打电话说一会儿过来。孔新苗先生,是赵文华的好朋友,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油画学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名字早知道,但没怎么见过。赵晓东是这一次的策展人。石军,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在是院长;也是当年和赵文华在一起的战友,特意从呼和浩特赶过来。这位是周宇,都是当年的哥们,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教授,也刚退休两个月。我们今天是一个小型的座谈,因为赵文华先生好多人不是很熟悉,他很少参与社会活动,这里面比较熟悉他的就是陶咏白先生,我们在80年代就认识,1998年做新社区的时候曾经一起到他画室去看过。赵文华先生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开始在内蒙呆了几年,后来调到保定,在保定期间和徐晓燕、明镜等人在一起,那个时候他们形成很好的艺术氛围,有一群艺术家非常认真地在那里追求艺术,追求自己的理想。98年我们一起帮助他们策划“新社区保定八人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个展览当时在美术界曾产生很大影响,一些批评家认为他们是美术界的保定现象,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还播了专题。之后很多艺术家一直活跃,被大家越来越多的认知。保定我叫“新社区”,这几个艺术家都很出色,后来他们发展的都非常好。

我之所以介绍他们顺便可以知道赵文华是一个艺术家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和重要角色,在1993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的时候,赵文华获得铜奖;95年中国油画年展徐晓燕获得金奖。其他几位群体成员在这前后也获过些不同奖项,后来徐晓燕和岂梦光两个到北京来了。徐晓燕今年非常遗憾的离开了我们。赵文华在保定呆了多年以后,后来一个机会从保定调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在那里一呆又是十几年。我们今天看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十年间做的,十年之前也有两个系列非常丰富而且有个人面貌,作品量非常大,我先后写过两篇文章。新作没有写,在这里面没有看到有关我的文字。赵文华是这样一个艺术家:他非常执着地在那里一个人寻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他是不大爱活动的人。虽然长的很高、很大、很帅气、但是他很少出来活动,认准一个目标,非常坚定。我觉得我们北京的很多艺术家太过多地参与活动,参与活动太多,比较浮躁。他能够积累这么大量的作品,就是因为天天钻在画室里面。我今年曾经有机会去他的画室看过,他创作的量非常大。我们今天能够在展厅里面看到他四十多件作品,其实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展出他这十年来的全部作品。他以这样一种工作量,以这种执着的精神,所以我想我们今天面对他的作品肯定有话要说,所以更多的话就不罗嗦了,就不占用更多的时间了。现在陶咏白开个头吧,因为你也是最早了解他的。

陶咏白:我最早认识赵文华,但是今天我却并不是很理解他的作品。80年代我在《美术报》的时候,赵文华的作品在《美术报》上经过我手发表过。所以我的脑子里对赵文华作品的印象,老是停留在他的草原,很厚重辽阔的印象。后来八人展的时候总想不起来当时他的具体作品,因为那时候八个人的作品太丰富了,我可能没太注意你,对不起。

前几年我有幸到青岛去了一次,因为赵文华到了青岛,我总觉得心里有一种牵挂,而且一个人到青岛去,别人愿意到北京来,他为什么愿意去青岛?在保定比较近还可以看一看。我觉得青岛很遥远,草原跟青岛好像是两码事,我不知道他怎么样在那里生存,所以挺牵挂的。前几年我去青岛参加一个展览活动有个机会顺便看了赵文华。我在他的画室里面看到了他现在这样的作品,我想他怎么画起这样的画来?现在绘画都是在走向市场,他这样画市场能接受吗?我很怀疑?我觉得他在选择自己的发展上很有个性。也许我可能听错了,听说他的画挺抢手的,台湾买家挺多的。我倒觉得很佩服这些藏家,他们也够冒险的,因为他的画并不是能够被普通一般人所接受的,他是很文化很超前的。今天我才听他说:在这批画中只卖过一张,他自己认为今天的展览更重要,如果都卖了什么活动也办不成。他能坚持这么多年,这么忠诚于自己的感受去画这样的画很不容易,这里面有一种很坚定的信念才行。但是我心里挺不好受的,咱们的画家这样认真的为艺术而献身,他的画这么大,很花费经历和时间的,开销也很大,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未必能够承担起这样一种消费,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这一次他展出的这些画,主题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文字特别有意思,而且特别的感动我。许多事情好像说到我的心里,就是这样,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就是这样思考一些问题的。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人,在宇宙当中自己的地位是什么?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上次也是在这个地方,我说人生下来就是走向坟墓,走向死亡,这个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从20多岁一直到现在。就是一个过客。在茫茫的宇宙当中人就是一刹那的时间,这个作品叫《微尘》,就是一个微尘,我觉得他把人定位在茫茫宇宙当中,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那样一种状态,不是“我”可以战胜一切,人怎么怎么了不起,我觉得这个定位很符合我现在的思想。“人不是能够战胜一切,能够要什么有什么”,这个观点我觉得挺符合我现在的想法。

人类从蛮荒到现在,我们创造了文明,但是科学主义发展到今天,却在毁灭文明,在毁灭我们的地球,毁灭我们自己,这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总是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我们的癌症,稀奇古怪的病症,会给你一种无形的恐慌。我们都在这种情况下生存,过去是没有的。过去顶多是饥饿,现在太多了。太多了以后怎么样?重要的是还在发生另外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确是现代人从心里产生的恐慌、焦虑等等,也预示着人类对文明的怀疑。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