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自在——向京与朱朱的对话
0条评论 2013-08-15 15:01: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图3.7.5  《全裸》个展现场2.

《全裸》个展现场2.

向:只是因为太有效了,大家忽略了里面更复杂的层面。大家觉得《你的身体》震撼,是因为以前没见过这么说话的,惊着了,但我愿意赋予她更多的内容,我想还原的是作品自身不可解释的一种可感知性,可以用一些创作方式传达出来,比如说,内容,不是符号的;比如说借用文学的叙述的方式,无法总结的;艺术太过依赖阐释的机制是有问题的,脱离了解释,作品没有意义,那我愿意做一件作品,无法解释,但真的让你身体有反应了,这就是我说的可感知性,是还原艺术的身体性。

写实类作品必然牵涉到手法,就是个人化的语言,因为并不是所有写实的艺术都是只关注再现性的。我当初否认自己做的是雕塑的时候否认的就是这种手法性的创作方式,但悖论的是我也没找到其他的方法,只有强调主观描述才获得这种工作方法的合理性。

朱:《你的身体》事关文学吗?我以为纯粹是视觉的……

向:是从文学的方式里学来的,还是视觉的。文学的表述复杂,而且有结构,让你顺着作者搭建的结构走进去,自己走出那个迷宫。我很着迷这样搭迷宫的方式和慢慢走出去的过程,一个意思让人一目了然,不如用文字直接表述。我喜欢内在的紧张和复杂的结构,视觉的迷宫就是难以简单表述的。

朱:也许,它的背后仍然有一种戏剧性,是你不常出现在自己作品但时而会出现在日常表达时的夸张感?这种夸张是文学里的戏剧性一种,当然,它在《你的身体》里和近于神话的因素结合了,这个身体夸张的体量具有神话感,让我觉得你从《白色的处女》到它,就像从极度的禁闭里突然释放到了一个高潮,但细想之下,她仍然是封闭的,因为她依旧拒绝了色欲的观看。当然,这只是从你的某种内在线索而言,这件作品本身更丰富,更独立。

向:神话,我觉得也是男人的文明史,我不大理解这个东西。这个是我本能而为,当然后面的自觉的过程更加强了这种办法,我常说,生存永远是艺术的基本问题,如果要在男性世界存活下来,可以有很多办法,我可能选了最费劲的一种。我都不清楚这样也可以活着,但这样符合我理解的自觉和尊严,不被观看地活下来,自己活着。一定要说这是神话的话,我还要探究其他的神话。

朱:它是一个打破了神话的神话,有些让男性观众重返远古的母系社会般……

向:《敞开者》才是!其实对我来说,我只是做了女性自己,一个不在他人凝视之下的自在的存在。

如果说母系社会好像又错了,我这个不是权力的,人能理解自在的状态是很重要的,认清自己的形态,本性。我常常觉得做纯粹的东西是最难的。

朱:有时动机单纯成就丰富。我们继续说,是在当时还是在很早之前,你就已经有了做女性系列的想法?

向:也不是,说真话,完全没有意识,等别人说你怎么全做女的,才醒悟,啊,全是女的啊。后面2008年“全裸”系列才有意识地做女性题材。

朱:那是什么时间?

向:“保持沉默”展之后,那个展览之后有点明白做展览的感觉了,知道话不能说那么多,有些东西可以避免,但现在看那时的东西还是挺感动。里面有部分的语言以后不会用了,那时勇敢地用是一种无知者无畏。展览之后我就明确给自己一个规划,一定要每隔两三年做一批东西,做一个展览。后面就酝酿“全裸”展。

2005年我在798做的“保持沉默”个展里面涵盖了“处女系列”、“身体系列”和一些我做的电影性传达方式的语言尝试,人物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叙事感(《校尉胡同的偶然事件》、《结局》),某种偶然性的因素被固定,道具运用加强观看时的感情张力(《暗示——为了无双》、《全黑》),等等,都是曾经尝试过的方法。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就是很难进入现成的阐释机制,也无法简单归类,既相当个人化,又不是个人述说,包括雕塑的语言里也做了几种试验。很遗憾后来大多数的评论里只是简单外化地把这批作品看作是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觉悟的宣言,而没有注意到艺术语言上的探索。

朱:“保持沉默”的核心表达是什么?其中令你最遗憾的作品是哪件?

向:我想做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存在感。当然里面有好几个部分,还有像《暗示——为了无双》这样的作品,就是那个张着嘴躺澡盆里的;还有《天堂》,那个躺着的狗,还有《结局》一个事故现场,女人横躺在马路的片段。要说遗憾,可能《暗示——为了无双》那件有点。那件本来是献给王小波的,无双,是他小说里的人名。那段时间一直看王小波的书,有点魔怔,想做一件很暴力很暴力的作品,血淋淋的。但后来那个劲儿又过去了,觉得太个人,就改成澡盆里了。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