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国旧币 说历史变迁
0条评论
2013-11-29 15:33:17 来源:松江报
访钱币收藏爱好者傅张仁
傅张仁对记者说:“我爱好各种收藏,尤其最爱钱币收藏,而钱币中又特别钟爱纸币,因为它能反映国家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中国近代以来,列强侵略,国家危难,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在这一张张的钱币上都有所反映。可以这样说,钱币就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人民冷暖的温度计。每一张纸币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段峥嵘的历史。古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收藏这些旧币,一样拥有现实的意义。”
中华民国自建国以后,不久即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图中所示殖边银行兑换券,就是反映了这样一个乱象。当时,徐绍桢、王揖唐、许世英等北洋军人,于1914年1月22日创办了“殖边银行”,主要职责是为了“辅助中国银行覆盖边疆金融”,资本总额为大洋2000万元。这种纸币只能在中国银行未设分行的边疆地区发行。后来,倒袁战争发起,该银行突破上述限制,在内地也发行纸币,实际上阻碍了中国银行兑换券的推广。
而接下来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发行的纸币,又反映了一段特定的历史。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发行纸币泛滥,失去了信誉与价值。因此,民间的私票、土票、商票等,逐渐扩展流通区域遍行全国。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设立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名义上是为统一币制,调剂金融,实质上是为筹集军费、加强其专制统治而服务的。事实上,袁世凯从来没有统一币制,这种起着调剂作用的币种,一直与其他币种并存着。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