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继补遗·卷上》,(元)庄肃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版,第6-7页。
[2]在能阿弥编辑的《御物御画目录》中有记录,书中记有牧溪、马远、夏圭、梁楷等31位中国画家的共计279幅作品,其中牧溪一人所绘道释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的画作达103幅之多。
[3]东山魁夷《美的情愫》,唐月梅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42-43页。
[4]见《源氏物语与芭蕉》,这是川端康成于1970年6月16日在台北市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的特别讲话。此段引文由本文作者译自《新潮》1999年6月号,第59页。
[5]镰仓大佛位于高德院内,为阿弥陀佛,高13米以上,重121吨,是日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最初为木制结构,1238年动工,1243年竣工。但建成后仅四年就在一场台风中遭到严重破坏。如今的镰仓大佛是1252年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青铜大佛。
[6]《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严绍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71页。
[7]《日本绘画史》,(日)秋山光和著,常任侠、袁音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92页。
[8]《禅与日本文化》,(日)铃木大拙著,陶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5页。
[9]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三编第三章),商务印书馆1936年9月版,第124页。
[10]吴永猛《论禅画的特质》,见《华冈佛学学报》第8期,1985年10月版,第260页。
[11]刘晓路《日本美术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81、89页。
[12]僧如拙亦作如雪,相传原为明人,应永中渡海赴九州,后至京都,学画于吉山明兆(1352-1431),遂成妙手,兼工山水、人物、花鸟,作品以禅机横溢的《瓢鲇图》最为著名。
[13]《荫凉轩日录》,成书于1435-1493年间,收录于《续史料大成》第21-25卷,竹内理三编(玉村竹二、胜野隆信原校订编辑),临川书店1983年版。
[14]同7。
[15]参见《茶汤的古典》之一《君台观左右帐记》,村井康彦校订译注,东京世界文化社1983年10月版。
[16]《日本文学史序说》,(日)加藤周一著,叶渭渠、唐月梅译,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
[17]此段内容参见《禅与日本文化》,(日)铃木大拙著,陶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47-149页。
[18]参见村田珠光《致古市播磨法师一纸》,收于《茶道古典全集·第三卷》,日本淡交社昭和35年(1960)11月版。
[19]《松斋梅谱》,作者元人吴太素,约撰于1351年。
[20]此事在《山上宗二记》中有记载,见《茶道古典全集》第2卷,淡交社1958年版。
[21]见《往来物大系》第12卷,石川松太郎监修,大空社1992年11月版。
[22]《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91页。
[23]川端康成语,见《我在美丽的日本》,《川端康成文集·美的存在与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210页。
[24]这是池坊派插花始祖池坊专应口传的艺训。池坊专应,生卒年不详,约在15世纪初至15世纪中期。
[25]金农(1687-1763),原名司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中国清代书画家和诗人,在“扬州八怪”中推为怪首,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杂画题记》、《冬心斋砚铭》等。
[26]此为日本NHK电视台“国宝探访”栏目“‘大气、光、憧憬的土地’——潇湘八景图”专辑的解说词,2001年6月30日播出。
[27]在《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对宋徽宗的评价为“上上上”,高于牧溪,但是从更为宏观的日本美术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牧溪的影响却更加广泛和深远,所赢得的尊敬与推崇也在宋徽宗之上。
主要参考书目:
《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严绍璗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版。
《日本绘画史》,(日)秋山光和著,常任侠、袁音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日本美术史纲》,刘晓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叶渭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叶渭渠、唐月梅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禅与日本文化》,(日)铃木大拙著,陶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著,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