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
全新亮相 期待市场反馈
另外,不得不说始于2007年的“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在过去的六届中,上海当代一直致力于将展会打造成一个见证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的平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主办方在组织画廊展区时,充分考虑了画廊的规格并仔细权衡了亚洲画廊与非亚洲画廊之间的比例,同时“上海当代”也在六年间先后换了四个外籍人士来担任艺术总监。而去年因合约到期等风波,停歇了一年整顿的“上海国际当代展”也将在今年9月以“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的全新品牌正式回归。全新的“上海当代”依旧采用外籍人士来担任艺术总监,来自意大利的墨天,在中国工作生活已逾8年,积累了广泛而深入的艺术品市场工作经验,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专家。
“我很荣幸被任命为博罗那上海当代的展会总监。”墨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相信这届新的艺术展将拥有非常美好的市场前景。如今,中国大陆的收藏家越来越具实力,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博物馆、拍卖行、画廊正在上海设立办公室,这些发展都令我坚信,中国人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正在发生核心转变,作为博罗那上海当代主办地的上海正做好准备接受挑战。”
“无论从艺术、设计,还是时尚等方面,上海都是中国创意产业的中心,我也希望借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的契机,将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参与者们汇聚一堂。画廊、艺术馆、拍卖行、博物馆、艺术家、收藏家、以及艺术爱好者们在一起共襄盛举,上海无疑是吸引这些人群的最佳集合地。”墨天补充道。
上海城市艺博会
观念回归 继续完善“本土化”
曾经,“国际化”成为不少艺博会策划者心中的理想。然而国际化之路并不好走,高额的关税、审查制度等因素使得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道路一路坎坷,诚实地面对本土现状与“国际化”之间的差距,回归本土的多元化经营成为国内艺博会的现实选择。从目前上海活跃的几大博览会亦可以看出,经过市场的反馈以及多年的经验,回归“本土”以及“大众化”路线将成为今后艺博会的主旨,而精准的定位也是一个艺博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强化自身的国际性特质,是上海艺博会组委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业界普遍认为,“上海艺博会”在亚洲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略有不足。在上海艺博会宣传部主任王安桅看来,“国际化往往和专业化紧密相连,而专业化又和普及性存在矛盾。”不同时期的艺博会应有不同定位。当下中国艺术品买家购买力不足,大众消费观念较弱,所以艺博会现阶段的主要定位就是培育本土市场和普及艺术概念。这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定位必然会制约国际化发展。同时,王安桅还表示,“推进国际化不应该仅仅是增加国际展位,走出去往往比引进来更为重要。如何提升中国艺术品的艺术质量和扩大海外宣传推介才是国际化的关键。而这两方面都无法一蹴而就。”
然而,要做好应地制宜的“本土化”艺博会,既要满足专家级藏家挑剔的口味,还要让大众级买家心甘情愿“埋单”,在这方面并非易事。“没有做好‘本土’,‘国际’也只是梦想而已。”首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本土化的问题,我想本土化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既然是本土化就要办得有特色,虽然是关注本土的,但视野是面向国际的。只有把本土做好了,国际上优秀的藏家和机构才会进来。中国艺术生态在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力量,其中艺博会的力量非常重要。国内艺博会虽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艺博会的总体规模在扩大、品质在提高,参观人群的品质也在提高,这就是希望。”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走向“国际”是每个艺博会努力的目标,但首当其冲的便是将“本土化”培育的更加完善。路漫漫,当定位明确、立足本土、放眼国际之后,接下来,便只能各凭本事了。
【编辑:周瑾】
编辑: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