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大明航海时代的“花花朵朵”
0条评论 2014-05-16 11:22: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大碗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大碗

D 29.5cm “大明宣德年制”款

RMB 10,000,000-15,000,000

备注:1.吴赉熙收藏(至1937年)2.伦敦苏富比1937年5月26日,编号49。3.Messrs John Sparks,伦敦。4.L.F.Hay上校收藏(至1939年)5.伦敦苏富比1939年6月16日,编号77。6.Peter Boode 收藏。7.Cunliffe勋爵(1899-1963年)收藏(标签PM89)。8.Bluett & Sons,伦敦,1971年6月14日。9.F.Gordon Morrill 收藏。10. Doyle,纽约,2003年9月16日,编号91。11. Eskenazi Ltd,伦敦。12.瑞士玫茵堂收藏

永宣青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青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官窑使用的独特西亚钴料“苏麻离青”可谓功不可没。此种价超黄金的青花钴料的输入随着郑和船队的启程而始、停航而终,其踪影再未见于宣德之后的官窑青花器上,这种独特性,亦是造就永宣青花不朽传说的重要因素之一。润白细腻的瓷胎之上,流淌着浓丽粹然的宝蓝色,零星而自然点染的铁锈斑,将之映衬得愈加高洁幽雅,其形其神,后世仿品怎能与自然之美相媲美。

亮艳的发色、晕散的线条、深邃的神韵,这是“苏麻离青”所特有的效果,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其精品被崇为青花之典范,时至今日仍珍同拱璧。此钴料使青花纹饰在点染勾勒中,体现出中国水墨绘画的艺术效果,细观上文所述的三件永宣青花器,其纹饰均以浓青料勾绘轮廓,再蘸上浓色抹画在纹样的暗部,然后用稍含清水的笔尖将青料洗染过渡到亮部,最后做局部修饰,使其装饰性更强。这种技法虽元青花已开始使用,但永、宣时期的效果更加分明,细小的笔触使色调的深浅浓淡变化更加明显,局部的纹样又具写实性,并淡化边缘线的界限,具有绘画中工笔写意兼具的意味,显得丰富多样。

明宣德 青花八吉祥罐

明宣德 青花八吉祥罐

H18cm “大明宣德年制”款

RMB 10,000,000-15,000,000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

明崇祯 青花百子图大笔海

H20.4cm  RMB 3,000,000-4,000,000

备注:厦门文物商店旧藏

基于艺术的相通性,明代初期的宫廷花鸟花继承了宋代院画的传统,而又有所变化。永乐时期工笔重彩的边景昭、宣德时期专攻没骨法的孙隆,这些供职内廷的宫廷花鸟画家集中体现了“帝之所好”,对同时期的瓷画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御窑厂烧造的官窑,其每一件贡瓷乃至一个纹饰,皆是由内务府画师设计,经皇帝御旨钦定的,所以“其任百尔、执事媚兹一人”。故而永宣时期的青花纹饰在创作上,御窑厂的工匠们以“包容兼顾”的形式,面对不同的花鸟画风格,应是“无不摄之入画”。细观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斗笠碗、及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二者所饰的花果纹,如葡萄、枇杷等的画法,与孙隆的点染没骨之法具有相通性,且构图方式亦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花鸟草虫图卷》颇为相似。

纵观有明一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了宽容性的政策,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并重,这种宗教上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明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以及包括士人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进而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首先,明代政府对佛教和道教奉行宽容和尊崇的政策,朱元璋即位后,虽曾对佛、道教进行过限制和整顿,但亦采取了一系列尊崇措施,促进了佛、道教的发展,其对正统宗教的宽容和提倡,为其后的历朝皇帝树立了榜样。至明成祖朱棣时,其自诩为真武飞升五百岁之后的再生之身,并借此在“靖难之役”成功夺得天下,故而对真武大帝的信仰特别奉行。明成祖即位后,对真武大帝的崇奉更是优礼有加,隆重加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以真武大帝为护国大神,并在各处都建有真武庙。永乐时期,北修紫禁城、南建武当山,以“金顶”这种最高级别的方式来修建武当山的真武祖庭。庙中供奉真武大帝塑像,左右两旁塑龟蛇二将,以彰显真武大帝之神武。传世的真武像中,如本场【明 铜鎏金真武大帝像】之容貌壮伟、神姿英武者极为罕见,其不仅体现了明初帝王的信仰,同时代表了明代中土北方造像的较高水准。而嘉靖时期的世宗朱厚熜,因其从小生长于荆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头,且嘉靖帝的父母也尊信道教,耳濡目染对嘉靖帝的影响不言而喻,故而其一生笃信道教,对同时期瓷器、漆器等艺术品的纹饰亦产生了影响,多为鲜明的道教题材。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