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大明航海时代的“花花朵朵”
0条评论 2014-05-16 11:22: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明 铜鎏金真武大帝像

明 铜鎏金真武大帝像

H53cm RMB 2,200,000-3,200,000

其次,明代的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宗教信仰,如西藏、蒙古等地的喇嘛教,亦持较为宽容的政策。明代诸帝,除武宗、世宗之外,大多崇信佛教,特别是明代前期,以藏传佛教最为盛行。无论赏赐还是款待来京的藏僧尚师,明朝政府都竭尽优厚之礼遇,虽然瓷器因其本身易碎的属性,在古代极为不便的运输条件下,更是增加了输入西藏的难度。但永宣时期,传世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具有浓郁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的官窑瓷,却真切反映了内地与西藏地区艺术文化的交流。如本次“大明?格古”专场的一件【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缠枝莲纹僧帽壶】,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一般为金属制品,官窑的制作始于永乐时期,其“白如凝脂、素犹积雪”,并刻有“永乐年制”官款,不失为藏传佛教文化对内地瓷器发展的一种渗透。

明永乐 甜白釉《永乐年制》款缠枝莲僧帽壶

明永乐 甜白釉《永乐年制》款缠枝莲僧帽壶

H20cm “永乐年制”款  RMB 3,800,000-5,800,000

在藏传佛像艺术里,明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为精美。【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为明代初期官造藏传佛像,其躯体敦厚,体态均称,双手于脐前结禅定印托宝瓶,全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莲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为从左至右顺读,符合藏族人书写藏文的习惯,乃标准明永乐时期宫廷御用监“佛作”铸造,具有明显的明代永乐宫廷造像艺术风格。

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

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

H15.5cm “大明永乐年施”款 RMB 5,500,000-6,500,000

与此同时,宦官作为明朝政治生活中一个相当活跃的重要群体,其宗教信仰对明代的社会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信仰佛教,对佛教有特殊的浓厚的感情,这是明代太监群体信仰生活中的一个显着现象和事实。崇祯时期的刘若愚,在记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太监生活与历史的着作《酌中志》中,有如下的表述:“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刘本人是内臣出身,长期生活于宫禁,他关于中官“最信因果,好佛者众”的记载,是切实可靠的。明代内廷太监的佛教信仰可以一直追溯到明代初期,如明初著名的太监郑和,虽出生于回教家庭,但却信仰佛教。和他同为云南同乡的李兴同样信奉佛教,李兴在永乐、宣德两朝宫廷任大太监,永乐元年即曾被派出访暹罗,随后陪同郑和多次前往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一件带有明确铭刻题款的【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为永乐十五年(丁酉1417年),于李兴五十岁生日前后,为了庆祝其皈依佛门,被赐予了吉祥成就的法号之后,所铸造的五尊佛像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明永乐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H29.5cm RMB 3,000,000-4,000,000

拍卖:1.香港苏富比,1989.05.17,Lot450;2.香港苏富比,2011.10.05,Lot363

同时,在对待伊斯兰教上,明代的统治者亦是十分尊崇,对回族实行怀柔政策,尊重其风俗习惯,至明代中期,政府仍沿袭明初对伊斯兰教所持的宽容政策。正德时期,武宗对伊斯兰教甚为推崇,不仅皈依伊斯兰教,起了阿拉伯文的名字“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为安拉的荣耀),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许多文献中还记载了武宗因崇回教而禁食猪肉之举。与清代统治者对“异教”的态度相反,在明朝,伊期兰教是政府认可的正统宗教,为统治者所尊奉和支持。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多有伊斯兰纹饰及伊斯兰文,且在铜炉收藏中有一个别致的品类,即阿拉伯文铜香炉,传世最多的便是铸有正德年款者,如本场的一件【明正德 阿拉伯文香炉】。此种炉具在众多式样中不仅数量稀少、别致珍贵外,还记录着中国与伊斯兰文化时代交融的历史价值。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