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邱志杰:威尼斯双年展胜在火锅模式
0条评论
2015-05-06 11:50:0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邱志杰现场创作
他拥有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教师等多重身份,而每一个身份他都做到足,并且相互滋养成就一个更为完整的邱志杰。最近,他一直在威尼斯忙碌,不仅为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做准备,更有两个有意思的项目在等着他的作品。
99艺术网: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邀请你参展,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觉得你是艺术界最具活力且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家,非常好奇会带什么样的作品参加这次名为“全世界的未来”的主题展,你对这个主题又是如何看待的?
邱志杰:因为我做的东西都是密密麻麻很多细节,密集控,这可能和他那个“混沌花园”的想法很吻合。所以策展人奥奎来我工作室的时候,看到我画的丙烯就想展那些画,到另一间看到我在画地图又开始考虑地图应该怎么展。然后我带他去工作室旁边的红砖美术馆看《太平广记》中的《上元灯彩计划》,又提出展这个。最后定下来的是这个《邱注上元灯彩计划》。我不想用太多精力交代《上元灯彩图》原画的语境,所以取了《金陵剧场》,实际上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是“金陵历史剧场”。
“全世界的未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词汇,但肯定不是一个关于未来学的论述。事实上,从奥奎的选择来看,他选的我的项目是关于历史的。很多艺术家对这个题目的解读,也一定是拿出历史和现实来回答未来问题。今天的世界上可能没有谁会轻率到自以为能设计一种未来,所以这样一个题目引发的一定是关于现实和身份的复杂交错、实力和资源的迁移的调查。
99艺术网:除了参加这次双年展之外,据说还有两个项目邀请你参加,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邱志杰:一个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GLASSTRESS项目,他们每次都邀请当代艺术家和穆拉诺岛上的玻璃工艺大师合作制作作品。在学院桥边上的Palazzo Cavalli-Franchetti宫展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项目是2011年看到他们帮陈箴做的玻璃内脏,当时就很感动,我认为那是陈箴最好的作品。去年他们找了老蔡和展望,今年找了宋冬、小尹和我。我2月份就来威尼斯烧了一批玻璃作品。我一直对手工艺感兴趣,自己此前涉及造纸和竹编。这次和玻璃大师们合作很愉快。同时我也一直对怪兽很感兴趣,刚好今年玻璃展的主题叫“哥特”,顺理成章做了一批玻璃怪兽。
另一个是个人项目。圣马可广场上的Florian咖啡馆1720年就开业了,是世界上至今运营的最古老的咖啡馆之一。当年是最早允许女性进入的社交场所。拜伦、卡萨诺瓦当年就在这里泡妞,我把这个地方看作是现代爱情的起源地之一。混迹于这家咖啡馆的名人无数,歌德、卢梭、哥多尼、狄更斯、司汤达、尼采等等。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充满文字的镜屋,还包括户外的100张桌面。标题用了拜伦在这里写给托马斯摩尔的信中的一句话“那么,我们不再四处游荡”。六面镜屋对一个装置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挑战。在威尼斯路过圣马可广场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可以顺路来检查作业看看我做得怎么样。这里的咖啡很贵,但是物有所值。
99艺术网:你也不是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了,当然之前曾经代表国家馆,你怎么看威尼斯双年展这几年整体的变化?
邱志杰:威尼斯双年展胜在模式。主题展时好时坏并不要紧,有那么多国家馆,主办方并不用自己掏钱,还挣钱,我把这个模式叫火锅模式。就等于主办方自己做了锅底,各个国家有的带鱼片、有的带肥牛、有的带豆腐,宴席大到一定规模,总有适合你的好东西。所以每年来威尼斯总不会完全失望。国家作为文化单元这个做法来自威尼斯双年展创办初期的传统,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世博会和奥运会,都是用民族国家作为单位。但今天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全球化的局面,所以这几年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馆概念的解构。很多国家都会邀请非本国国籍的艺术家代表自己的国家馆,以至于今年还出现了肯尼亚馆丑闻。2012年我策划上海双年展的时候做城市馆就是想学习这种火锅模式,同时避免国家概念的问题。上双只要坚持做平台,让各个城市来表演,也一定会好起来。
编辑:王胤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