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艺术家蒂姆·艾特尔(Tim Eitel)的首次北京个展《场所与姿态》正在佩斯画廊北京空间中展出。
作为德国当代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之一,蒂姆·艾特尔以刻画当代社会的都市景观及心理肖像而闻名。蒂姆·艾特尔擅长于描绘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具象物体的背景往往是抽象的,作品即有着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又有着神秘模糊的氛围:静谧而引人入胜。
Tim Eitel, Grid, 2018, oil on canvas, 210 x 190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他的作品有着近乎抽象的简洁性,巧妙平衡了具象与观念,为现实主义题材绘画注入新的驱动力。通过对现实进行去细节化的剥除,艾特尔的画作呈现出近乎抽象的简洁,并赋予他笔下的世界以极度安静而冥思式的氛围。艾特尔在画布与颜料之上构建出了全新的现实,令观看者仿佛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凝视中进入另一个时空,为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德国“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Tim Eitel, Bag, 2018, oil on canvas, 210 x 190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艾特尔画中的人物常以形单影只的方式出现,或在人群中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姿态。对艾特尔而言,“独处”更接近于某种个人立场的选择——通过为个人建立自我对话的时刻,都市中的人们才得以保留住精神的绿洲,避免被集体主流观念所裹挟。而这一有着极强共情性的主题在过去十余年中为艾特尔赢得了不仅在评论界、同时也在普通大众受众中的广泛声誉。
Man Lying in Grass
Blue Sky (Ruins)
此次在北京佩斯展出的十余幅画作中,有部分形象重复出现在了不同作品中,使之与特定的现实身份相剥离,从而具有了某种象征属性。其中一位身着红色连衣裙的东方面孔的原型来自于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学院访问期间拍下的照片。正如评论家早已提示过的,艾特尔的绘画与摄影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特殊且稳定的关系。在现实主义的层面上,他的画作均来自于真实生活和个人经历,并往往被照片所记录;然而在画作中,任何有着具体特征或指向性的细节均难以被辨识,画面仿佛就只是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人物与空间的并置关系、个体与集体即依附又对抗性的共存关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艾特尔为我们建构的时空中,无论是独自的沉思还是心灵间的对话,是否能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中为人们带来新的启示?
Cross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对话蒂姆·艾特尔:叙事图像中的抽象性
作者:Mirthe Berentsen
译者:颜宇
家蒂姆·艾特尔
艺术家工作室
M=Mirthe Berentsen(采访者)
T=Tim Eitel(艺术家)
M: 在进入艺术学院之前,你曾学习哲学和文学,它们是你的最初爱好吗?
T: 我从很早开始就非常喜欢绘画,遗憾的是不能抽出时间去完成所有艺术院校申请。最初我在斯图加特(Stuttgart)大学待了一年,学习哲学和文学,随后我前往Halle学习绘画。Halle是我申请的第七所艺术学院,其他的学院(如Nurnber、Dresden、Leipzig、Stuttgart和Karlsruhe)全都拒绝了我。当时我非常坚定,人们为了实现目标也必须这样做。但现在回看那个作品集,我也会拒绝当时的自己。
M: 你觉得那时候自己的作品集有什么缺点吗?
T: 它看起来过于强调技术而缺少艺术主张。我认为只有在掌握绘画的基本规律之后,才能走向更复杂的创作思考。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的作品集看起来仅仅停留在基础技术层面,比如静物、肖像、光影和颜料厚薄层次。
M: 你的研究生导师是Arno Rink,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你吗?
T: Arno Rink是六七十年代莱比锡画派(Leipziger Schule)的真正继承者。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形成个人的视角,并为自我设问。所以,在某些方面他影响了我,但不是风格语言上的,而是他建构二维平面的观念、自我批判的态度以及抽象的思考方式。
Tim Eitel, Liegender, 2005, oil on canvas, 250 x 190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M: 是指去除叙事的抽象意图吗?
T: 叙事在他的作品中是非常私密的。他从来不去真正讨论这个问题,即使这个问题非常明显。这是他的观点,不代表我同意他的观点。
Tim Eitel, Boot, 2004, oil on canvas, 250 x 210 cm, courtesy of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Sammlung Marx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M: 毕业后你搬到了柏林,在那里有什么发展吗?
T: 毕业后的一年,我搬到柏林,与一群莱比锡艺术家在Mitte开了一家画廊。名为LIGA。这一时期我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新的兴趣点,人们也开始更多关注东德和莱比锡艺术家。我们被称为“新莱比锡画派”——一个听起来有点傻气和懒散的标签。相较于老莱比锡画派而言,我们这一代人处境特殊。时代赋予我们更多机会和途径去接触各色事物,团体中有近一半人成长于西德。
M: 作为一个艺术项目,LIGA是如何运作的呢?
T: 团体中有专人负责画廊经营——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处理这项工作。那时成员们都觉得卖画赚钱是荒谬的,新浪潮未始,我们预料到项目会亏钱。第二年,人们蜂拥而至,画廊经营者、收藏家、评论家纷纷来到LIGA一探究竟。有意思的是,人们常说自己运营画廊是明智之举,之后便看到其他艺术项目模仿我们的运营模式,但付房租和买材料实在是太烧钱了。之后我就签约了EIGEN ART。
Tim Eitel, Matratze, 2008, oil on canvas, 221 x 211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
M: 你在前西德斯图加特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几年后两德统一,你搬到了莱比锡。这会使你在创作中对政治主题更为关切吗?
T: 我更关注艺术中的自由,甚至在现代社会你也得去保护这种自由。其实我的作品没有被明确的主题事件影响,周遭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停留在潜意识层面。
M: 你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文化和社会,但却并不明显。作为观者,可以选择关注或忽略这一主题。例如,你画了一些流离失所的人,却并没有树立明确立场。这是为了更多地呈现存在的当下感吗?
T: 绘画是将人从一个世界引入另一个世界的媒介,如同一个抽象的剧场,站在舞台上的演员扮演无家可归的角色,暗色背景中只有一束聚光灯打在主角身上,暗藏着虚拟的人为感。这里,绘画不是记录,而是一种观点。
Tim Eitel, Öffnung, 2006, oil on canvas, 274,3 x 219,7 cm, courtesy of Pace Gallery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M: 摄影是你工作步骤的一部分,绘画前你会以它作为参考吗?
T: 拍照就像画速写,是一种记录手段。在创作过程中,我重新组织这些素材,更改照片中原有图像,由此建立新联系和新维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M: 照片是现实的直接缩影。但是,你的图像常常模糊朦胧,没有那么直接。这是你处理现实的方式吗?一种聚焦柔和、缺少痛感的方式?
T: 极为真实的记录不会产生好的感受,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这更像是一种利用。必须经过人为艺术处理,化为对现实的观点和态度,这样才能产生新东西。并且,我不想让作品带有偏见和过度的批判性。
Tim Eitel, Paar, 2005, oil on canvas, 200 x 160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M: 你怎么看许多摄影作品中展现的悲剧现实,揭露残酷并将它展示成一种艺术?
T: 我对这个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照片实在是太多了。在画廊里用照片展示人们的痛苦,并将其卖给收藏家,这是对他人悲惨生活的利用。当然,绘画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在做任何事情时,我都尝试着不去利用别人的感受。
M: 我没有在你的作品中看到过人物的全正面,除了自画像。其他作品中只有人们走远的背影、后脑勺或侧面。他们都很孤独,这是否意味着你在利用他们的恐惧?
T: 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在画面中,呈现一张全脸是很难的,人物朝观者望向画面以外,这会变成一幅肖像,人的脸部瞬时变成焦点。
Tim Eitel, Crows, 2009, oil on canvas, 216.2 x 178.1 cm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Tim Eitel, Nebel, 2010, oil on canvas, courtesy of Sammlung Essl ? 2018 Tim Eitel / VG Bild-Kunst, Bonn
M: 你曾画肖像带脸吗?
T: 是的。例如画坐在椅子上的一对夫妻。男孩背对观众,他的后面的女孩望向画外,像是有东西从天而降。有意思的是,他们相互重叠,几乎共用同一身体,但却完全分离,没有互动,这很好地展示了现代人脑子里的所思所想。
M: 你在其他地方或照片中看到了他们吗?
T: 不,我看到了类似的人物,环境完全不同。素材来源于一张围着很多人的大餐桌,两个人坐在餐桌末端。
M: 对你影响至深的一件艺术作品?
T: 去年完成的一张作品使我获得了全新体验。柏林新展中,有一张描绘太阳的大画(名为The Sun),看起来是另外两张构图相似的作品前身(名为The Black Sun》)。当我开始在画中绘制人物时,他像是正对着阳光。过程中发现人物形象有些累赘,过于叙事,所以我淡化了他,由此变成了一张心灵风景图,这是一种更为内化的哲学方式。
蒂姆·艾特尔:场所与姿态
2018.09.29 - 2018.11.10
佩斯画廊北京
北京798艺术区
注:图片感谢佩斯画廊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