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 万水千山
镜心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97×143 cm
题识:
万水千山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九六四年写毛主席长征诗意,可染。
印文:可染、江山如此多娇
展览:
1.“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纪念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馆,2007年11月4日—14日。
2.“首届中国新疆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会展中心,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3.“和平延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9年10月16日-21日。
已知著录:
1.《美术家》第13期,第20页,美术家出版社,1980年4月。
2.《李可染评传》,图74,雄狮图书,1995年11月。
3.《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特刊》,第74页,李可染基金会。
4.《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作品集》,第31页,吉林美术出版社。
5.《点评中国书画市场》,第61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6.《中国书画投资指南》,第146页,东方出版社,2012年。
估价待询
李可染《万水千山图》是其一生写生山水的集合,也是李家山水范式的滥觞,融进了画家的平生经历,也揭秘了画家的人生情调。他用自己走过的千山万水来表现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可以想见,李可染在创作时一定会把这两个意象重叠,他化为了画面中的红军,红军也化为了他:都是艰难的跋涉,都是艰难的攀登,都是没有尽头的长征,一个为中国革命,一个为山水画革新。征服了一座高山,还有数不尽的高山,只有不断地走下去,这就是长征的意义,这就是人类的宿命。长征是人类的史诗,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的写照。因此,李可染的这幅《万水千山图》也就超越了其特定的红色题材,甚至超越了其描写的特定的历史史实,而成为一曲讴歌人类永不屈服不断进取精神的交响史诗。
——王鲁湘
长征:人类历史的第一次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摘自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七律·长征》:一代伟人写下的恢弘诗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长征书法
1935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六盘山来到甘肃通渭,在城东一所小学校里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解了长征的意义之后,兴致颇高地朗诵了这首诗。而据斯诺在《复始之旅》(1958年版)一书中讲,1936年10月他在陕西保安采访毛泽东时,“他(毛泽东)为我亲笔抄下了他作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一首诗。在他的译员的帮助下,我当场用英文意译了出来”。后来,斯诺把《七律·长征》收进了1937年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一书。该书的第一个中译本于1938年2月由上海复社翻译出版,并易名为《西行漫记》,其中《长征》一章即以此诗结尾。从此,《七律·长征》走向了社会,走向了世界。
创作中的李可染
“ 江山如此多娇 ” ,《万水千山》钤盖的毛主席诗文印章
《万水千山》:李可染表现伟人诗意的中国新山水画代表作
毛主席的诗句,也是意境很深的。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李可染
万水千山 局部
1964年,毛泽东诗词37首发表之后,一时间“毛泽东诗意画”蔚然成风。毛泽东的诗歌常常都有意象性的诗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而由此引发的想象往往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其视点很高,故有磅礡之气象。当李可染进入“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时,他不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经验,而且已从传统的笔墨中走出,他经历了一番刻苦的磨砺,在传统中国画现代变革实践的夹缝中挺立而出。
李可染 长征 1959年作 国家博物馆藏
万水千山 局部
60年代初,李可染纵行南北,总结“采一炼十”四字语,带动创作实践;一种不同于水墨写生的山水新图式,随之应运而生。“采一炼十”自励语,在于把“写生”看作面对大自然,去采集原生态矿石。把“创作”视为“百炼钢化绕指柔”,高度提炼、纯化的过程。这一新的美学主张,作为李可染山水艺术体系的核心思想,构成他革新、变法,推出一系列杰作的理论基础。《万水千山》在李可染“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山水革新历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美学与史学双重价值。
《万水千山》: 直追宋元绘画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
(图左)范宽 溪山行旅图
(图右)李可染 万水千山 局部
《万水千山》是雄浑的,激昂的,是画家自身爱国热情的物化。沿袭了宋代山水画的“正大气象”并独创“李家山水”,这种全景式构图,体现出一种雄浑,一种苍郁,更有一种宽博,正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磅礡气势:主题突出,画中巍峨的高山矗立于画面中间,顶天立地,一个大山头几乎占去画面一半的构图,两侧高山簇拥,这种章法,大山堂堂,气宇不凡,宏大高深。
万水千山 局部
《万水千山》以红色为主调,庄重热烈、大气磅礡。雄浑苍莽的山川气势磅礡,顶天立地,连绵的山川是“苍山如海”的写实。“苍山如海”是诗人的语境夸张,是诗人感情的宣泄,而画中的壮丽山河、崇高的山岭、鲜艳的山峰则是画家画境的夸张。日出东方,在祖国山川大地披上一层红色的光辉的同时,行军队伍在连绵的群山里奋力前行。为了突出“红”字,画面充满了热情似火的生命力和壮美之气。
万水千山 局部
赭石、朱砂、浓墨的使用让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从技法上看,李可染首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墨色充分之后,再反复敷染朱砂,朱膘、赭石与墨色互相呼应,使红色中还有冷暖的对比,形成极具视觉吸引力光色变化。用“积墨法”层层积染,反复的笔触和堆积的肌理,色调上简约却层次丰富,多种复杂层次互相衬托,互相辉映;用“挤白法”挤出的细长水线潺潺至前景为曲曲折折的溪涧,既反光又透明,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动感。
(图左) 莫奈 日出印象
(图右)李可染 万水千山 局部
李可染运用光影表现时,在山峰的一侧边缘处会留白,相当于是反光,也是虚的地方,另一侧用墨勾勒,属于实的地方,一座山的两侧有虚有实,这种强弱节奏的变化,从而使得山的体积感更明显,从整体来看效果更加的深邃。
万水千山 局部
《万水千山》不仅是山川面貌的感受再现,也是长征精神的具象再现,为祖国河山构了全新的艺术形象。承载着一个民族根脉里所蓄养的自尊、自豪、自强的傲骨嶙峋的艺术家的民族文化渗透与积淀。
万水千山 局部
《万水千山》:媲美李可染画作拍卖纪录《万山红遍》
(图左) 李可染 万山红遍, 保利12年春拍以2.9亿元人民币成交
(图右)李可染 万水千山
自1959年李可染创作了第一张“毛泽东诗意”——《六盘山》后,1962—1964年李可染反复涉足毛泽东诗意山水画这一创作领域,创作热情一直保持到80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题材就是《万山红遍》系列(7幅)以及《万水千山》。《万山红遍》与《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山川景色的刻画描绘,更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代表了此类艺术作品的最好艺术水平。
2007年是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李可染作品展览会上,有一幅作品非常引人注目。作于1964年的《万水千山》是李可染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画的尺幅为97.5×142.5厘米,大约12.58平尺。虽是一幅山水,但其间绘有100多位人物,都是红军战士。在设色上,可染先生用了朱砂和赭石,因此画面主色调为红色。这幅李可染山水画中的精品,曾多次发表过,从80年代开始就屡有著录,近年来出有挂历,在可染先生诞辰百年的画集里,这幅画也著录其中。本年秋拍,伟大作品《万水千山》将现身,让我们重新感受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过往。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11月29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预展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时间:12月01日 - 12月05日
拍卖地点:北京四季酒店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