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早期作品“紫色印象”,较为关注异性之间的私密空间,之后把视觉投向更为广泛的问题空间,关注个体在公共空间中的精神体验。人物始终有一种漂浮感,漂浮在城市上空,其实还是游离于现实空间之外。近期她的创作体验回归到比较个人化、诗意化的精神领域,题为“菩提系列”。郭燕善良、敏感、忧郁,具有自然女性的性格特质,希望在画面中寻求精神寄托亦或是精神解脱。但现实中存活的生命必然需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哪来轻松与解脱,这正是郭燕的矛盾与痛楚所在。下面请大家提问。
吴玮禾:我对陈秋林不是很熟,但是我和她在网络上共同玩着一个游戏,我对她的认知来自于网络,我们之间的现实交流就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替代,对于她的作品,我感觉很阴郁,表现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我和郭燕也是在网络上认识的,我认为她的作品相对轻松一些,更多表现的是当下女性的一种状态,很贴切。通过虚拟网络,让我们在现实中相遇,我经常在网上和十几岁的学生交流,他们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等与我们都不一样了,这样我们从中会提炼出新的思考。
方志凌:关于郭燕的作品,我提一个问题,你的作品主要是个人的一种体验,每一个时代的个人体验都会有所不同,好的艺术家能在作品中折射出自己时代的特点,那么你在创作中有没有思考你的个人体验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联系?
郭燕:我早期的时候,对自身所表现的内容概念比较模糊,07年以后,我发现我的每一幅画都像自画像,我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画面中人所处在城市之中表现的压抑,无奈是我的感受,我想也是很多现代人的感受,只是我这样表达出来了!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细胞,我的作品一直在构建一个乌托邦世界,也一直处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游离状态,表现出的是一种飘忽不定的感受,环境造就每一个人。
王风华:第一眼看到郭燕的作品,感觉是很阴郁,这也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感受,09年画的“菩提系列”,觉得绘画的心态变了,你的绘画状态和内容就像绘画中表现的那样飘忽不定,那么关于你对自己的绘画有什么长远的想法?
郭燕:我是一个计划性不是很强的人,我创作完一批画后,当时很满意,但很快又对它进行否定,自身不断地怀疑,所以常常处于一种周期性的焦虑。有时侯我的工作室就好像是我的避难所一样,什么人都不想见。关于下一步怎么做?做什么?想法是很多,近期会把菩提系列再深入,为明年三月在张江美术馆的个展做准备,未来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