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篇 2010-09-10 17:04:54 来源:今日艺术网 点击:
这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搬入新址后的第一次教师展,参展者包括造型学院在职教师和学院的博导,有100余位。在整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在展览学术委员会上争论最多的就是关于什么样的老师来参展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此次展览体现了哪些当代中国艺术精神,当代造型艺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遭遇了哪些若干的话题?结合本次大展您可否具体谈一谈。

 

宋晓霞:集“古、今、中、外”于一个展览空间而和谐 从美院老师的创作实际来看,可以单抽出一部分来做一个通常说的当代艺术展览,相对来说它更容易,因为它价值统一,语言相仿,甚至价值观都相通。同样,你也可以抽出一部分经典绘画作品,我们会觉得它非常经典,而且这个经典又是活的,能做得特别精彩。

 

造型展览的特点,就在于它包容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工作方向。参展的一百余位艺术家,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和胆力把他们集合在这个展览中。他们有的向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获取精神力量,有的可能向西方19世纪或20世纪汲取养料,有的是跟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对话的,有的是今天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大艺术家……但是造型展会使他们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同在一个空间里。

 

这个展览的价值就在这里,也许全球很少有这样一个展览会将古、今、中、外会聚在一起而和谐。所谓“古、今、中、外”,指的是大家不同的工作方向。我想这么多的不同,这么多的不一样,确实是中国独有的,集古、今、中、外于一个展览空间而和谐,中央美术学院应该是一个代表,我想这正是造型展的特点,或者说这个展览的价值也就在这里。我们(参展的一百余位艺术家)是一个整体,这时候你会意识到,那一份在职名单发挥作用了,他看上去是一个体制的记录,而正是这样一个名单,把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艺术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有不同艺术追求和不同艺术形态的老师,把他们各自的作品在自己学院的展览中,自然的,自在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各位老师艺术的力量,也是我们展览的力量所在。

 

记者:请问美院这种传承和发展的脉络能否在造型展上体现出来?

 

宋晓霞:“我们画画的人就是住四合院的人”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作品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是,我们的艺术家对如何用艺术来处理和时代的关系很有经验,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传统永远站在时代的总前列。可以举个例子,绘画这种形式,在近几十年来大家都认为已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手艺活,在今天全球艺术发展中它到底有没有发展前途,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几十年来追问的一个问题,与其在理论和观念上不断讨论和预测,不如去实事求是地看一下现实。今天我们都住上高楼了,才意识到四合院的宝贵和价值。所以我很欣赏刘小东说的:绘画很像四合院,它不是今天最新的人类居住方式,但是它依然有价值,也依然有深度,也依然有文化内涵,而且不仅是过去的文化内涵。他还说:“我们画画的人就是住四合院的人”。我对他这句话的理解里是包含着钦佩的。比如我们可能更容易用网络语言,因为它一下就到位了,你就明白了。但是如果它用文言文,就需要用更多的能量来跟今天的生活对话。我觉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教师有这样的追求,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我对这个展览充满信心的立足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