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家园 2010-12-03 11:01:5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曹静、尹欣 点击:
与台北故宫携手办展、同巴黎卢浮宫签下“文化大单”、回应“故宫里的星巴克”、故宫文物家底大清理、首次在网上开卖纪念品……

新闻背景:

 

10月1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做客《人民日报》,开讲“叩开故宫的神秘大门”。对人民网编辑关于“星巴克在故宫引起争议”的提问,郑欣淼首次作了回应。

 

记者:关于“故宫里的星巴克”的争论已经过去多时。2007年,星巴克最终迫于压力,退出了故宫。而故宫方面对此始终没有表态。此次您为何愿意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郑欣淼:争论发生时,我们有一个基本态度,就是作为当事方,尽可能地不去参与讨论,避免炒作、被断章取义。在不久前的这次论坛活动中,人民网编辑提了这个问题。考虑到这一新闻事件已过去好多年了,我就作了回答。

 

记者:回答得很坚决。

 

郑欣淼:是的,很坚决。其实,从当时到现在,我的态度一直都是一致的。我觉得,这件事首先说明了大家热爱故宫,认为故宫是中华文化、民族尊严、民族历史的象征,这点很让人感动。

 

但同时我认为,星巴克作为一个为公众服务的场所,也有存在的需要,我们不应对此“上纲上线”。法国卢浮宫里面的经营也是多种多样。假如卢浮宫里有人卖中国茶,法国人就宣称要把它剔除掉,我们会怎么看?

 

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我们的民族也在复兴,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难道一小杯咖啡就可以打倒?这个事件过去了,我相信大家可以更理性地来看待。毕竟,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我们也要有一种文化的自信。

 

记者:文化不自信,很可能导致偏激或极端。

 

郑欣淼:自闭或自大,其本质都是缺乏自信。我们说中国的崛起,既是经济实力的发展,也应该是文化上的崛起,应该体现出文化上的大气、大度。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自信心不是一种简单的排外。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它在世界文化中有独特的价值。但我们更应尊重不同文明的贡献。在世界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任何民族都有它独特的贡献。对于本国文化,我们确实应该有一种钱穆先生所说的“温情与敬意”,但这种“温情与敬意”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如我,排斥其他文明,这种心态要不得。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缺乏对我们自己的正确认识,缺乏自信。现在,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文化建设、民族素养、公民心态的情况下,我们看问题的态度也应该更理性、更自信。

 

记者:过度保护与自我封闭,对我们的文化其实有害无利。不过现在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把文化遗产当作工具,对这些遗产缺少“温情”,更别提“敬意”。

 

郑欣淼:这种情况是有,我们也碰到过。去年是共和国60大庆,有人提出,贵宾车队要停放在内金水河桥北面,也就是太和门前,这样车辆就要驶过内金水河桥,这对石桥保护是很不利的。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不宜在此停车,如果一定要,就要在桥上搭台以作保护,方案要经专家鉴定通过。在我们的坚持下,车队进入金水桥内侧的方案最后被放弃。我认为,以文化的态度对待文物,这才是保护。我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崇敬,应该体现在对它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弘扬、对它的物质形态的真正保护上。

 

打开思路,用“故宫学”的视野重新审视故宫,有不少令人欣喜的发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