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图〉》
蓝庆伟:作品通过考古学的方式,充分理解“巡回排演”主题,立足传统文化资源的深挖与再造,将自身置于作品之外来思考当代文化现实中机械现成物的“编织”,探讨艺术品的“渗透”、“介入”与“干预”,除赋予作品时间性、过程性、参与性,更加重视作品的文化架构。
鲍栋:在这件作品中,邱志杰表现出了他开阔的思考格局与一种散点式的构造能力,使他在“考古/想象”维度上的艺术实践有了一个优秀案例。
杨心广《底下有块石头》
鲁明军:在“物—眼—心”之间,杨心广的实验为我们探得了“格物”、“致心”及“穷理”的一种可能。不同于“物派”的是,杨心广对物的理解不是基于“物—我”相对的二元思维,而是一种“以物观物”的“物我一体”逻辑。不同于“物派”的是,杨心广回到“物”本身不是为了“去我”,而是一种“有我”。从“去我”到“有我”,潜在地回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物理思想。这不仅超越了以往的经验式,特别是反映论思维,且已然区别于西方(包括日本)的物理逻辑。
鲍栋:从2010年开始,年轻的杨心广从对“物”的关注拓进为对“物”与“人”之间机缘关系的把握,从他作品见到的“心、思”运转,让我有理由对他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