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期的录像艺术 2011-09-17 15:47:56 来源:艺术档案 作者:迈克尔-拉什 萧莎 译 点击:
20世纪60年代中叶,批评家们也许还一直(事实上至今仍在)为马赛尔-杜尚的《泉》(1917年提交给艺术展的倒置小便器)是否具有审美性而争论不休。然而此时,艺术的边界已经远远地延伸开去,"边界"已然消失了。

杜尚 泉

杜尚 泉

 

新媒体

 

20世纪60年代中叶,批评家们也许还一直(事实上至今仍在)为马赛尔-杜尚的《泉》(1917年提交给艺术展的倒置小便器)是否具有审美性而争论不休。然而此时,艺术的边界已经远远地延伸开去,"边界"已然消失了。类似于《泉》这样的现成品还只是开始。在纽约,阿伦 -卡普罗(Allan Kaprow)、克雷斯-奥尔登伯格(Claes Oldenberg)和吉姆-戴恩(Jim Dine)的偶发艺术,罗伯特-劳申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混合媒体作品(配有床、小鸡标本和电线),卡罗里-施内曼(Caroles Schneemann)的身体装置,以及丹-弗莱文(Dan Flavin)的霓虹灯画板,不过是当时展出的多元化艺术品中的数件而已。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曾宣称,艺术(他指的是绘画和雕塑)的意义蕴藏在作品之内;现在,他的座右铭受到了冲击,因为时下的观念是,观念和语境才是艺术实践的核心。

 

极简抽象艺术及其衍生出来的艺术、观念派生是这一时期的主导艺术形式。艺术批评家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这样写道:"艺术家对作品的地位漠不关心,他们任由想像纵横驰骋。"在视觉艺术领域内,错觉艺术手法遭到摒弃;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尽量删减的简约风格,它接近于工业产品设计,与绘画艺术已相去甚远。这种潮流显示出,在艺术世界内,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线,或者如艺术史所说的"高尚"艺术和"低俗"艺术间的界线,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此时,在艺术世界之外,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体是电视。

 

这一段的艺术史,开篇通常是讨论贾斯珀-琼斯(Jasper John)的《旗》(Flag)、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条纹画》(Stripe Painting)或者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es);而录像艺术则只字未提。这种情况,部分与录像艺术的身世有关。录像艺术产生于60年代中期,因而我们有必要从当时的形势--世界日益为媒体,尤其为电视媒体所支配--发出来认识它。然而,这一切,在许多批评家看来,远非艺术范围内讨论的问题。不过,幸好,道理一如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克里斯汀-希尔(Christine Hill)所言,"第一代录像艺术家的一个基本管你是,你要批判电视社会,那么你首先必须参与电视拍摄"。

 

这世界的纷繁影像,原来只能从电影院放映的新闻片上看到,如今却进入了普通家庭,而且黑白彩色应有尽有。电视的普及速度非常惊人:1953年底,2/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而到了1960年,拥有电视的家庭已达90%。这一数字,即将对电影工业产生深远影响。不过,此时尽管美国电视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节目,如《剧场90》中的严肃戏剧,"艺术"依然还只是电影的专利。本世纪建立起来的媒体技术等级排序如下:电影位于顶端,其次是电影,再次是录像,再其次就是今天的电脑传输影像。这一序列中的所有媒体,又可以认为是源自戏剧;而戏剧,则一直随着观众和艺术家的双重流失--从戏剧流向其他媒体。60年代末,电视已经完全企业化、商品化。与此同时,它也渐渐演变为媒体监督和许多艺术家的对头。美国人每天看电视长达7小时,而电视的运转由广告寡头们维持,因此,一个由广告寡头集团生产的新型消费社会正在形成之中。此外,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动乱和持不同政见的声音,巴黎、纽约等地的学生运动,性革命,这一切都滋养着文化语境,推动了录像的诞生。

 

所有人当中,加拿大的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最擅长将媒体爆炸所产生的广泛效应转化为概念和思想。他用大量著述,特别是《媒介即信息:影响概述》(1967)一书,帮助整整一代人理解媒体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1960年他曾这样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新媒体,就是一种新语言,就是对经验施行的一种新的编码方式;这种编码方式来自新的工作习惯,完全来自集体意识。"1969年,他继续说道:"新媒体不是我们和旧有的'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手段;新媒体即是真实世界,它会对旧有世界留存下的东西进行任意重组。"麦克卢汉对广告和商业电视的批评,成为60年代团结和号召艺术家/活动家的力量源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