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亮:前卫即是传统——85时期前卫与传统的整一性问题 2011-10-08 10:44:49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王志亮 点击:
前卫们反抗国画传统并非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反抗整个社会体制。因此讨论85美术运动中前卫与传统的关系,首先应该分离的就是传统与国画的关系。悬置了国画,那么传统还剩下什么?如何来定义我们要讨论的传统?

但《天狼星传说》所体现的创作理念对于任戬来说只是短暂的一个阶段,之后的《天地冥》系列和研究生毕业创作《元化》已经与《天狼星传说》有了很大差异。1987年任戬研究生毕业创作《元化》完成后,他与舒群和王广义之间的差异已十分明显。如果执意要找出在《北极圈》之后舒群、王广义和任戬的共同点的话,只能是他们在绘画的“观念先行”与“哲理化”方面想法一致。舒群、王广义在作品中试图呈现的冷漠、庄严和崇高在任戬的作品中统一转被换为宇宙正反合的混沌变化。舒群和王广义试图恢复的中世纪和古典之精神,在任戬作品中成为融贯中西的文化整合。舒群与王广义极力塑造清晰的图式去表达理性精神,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也容易形成“视觉格式塔”,但是也最容易落入理性绘画的陷阱——图解理念。舒群和王广义这样简单的图式已无法容纳任戬宏大的哲学理想,所以,在《元化》中,任戬采用了长卷叙事的方式进行创作。

 

在80年代的绘画作品中,形式往往是次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指向,这也是当时舒群发表《内容决定形式》一文的要旨。1986年《元化》的完成说明任戬与舒群、王广义的精神追求已经形成根本的差异。任戬从造型到艺术观念都是一个传统主义的前卫艺术家。当舒群和王广义将目光投向西方古典传统时,任戬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来进行艺术创作。85美术运动中理性绘画遭到的普遍责难即是重观念而轻绘画语言,任戬的《元化》试图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元化》不仅在艺术语言中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在整体的叙事结构中表达了“东方整体时空观念的生命形态。”[35]1987年任戬的硕士毕业论文《造型中的太极观念》是他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任戬认为太极观念是所有造型中的普遍规律,具体来说就是艺术作品中的“S”形构图是造型的基础。当然,任戬并非一个形式主义者,他实际借用太极“S”造型强调造型中对立力量的和谐统一,强调作品的完整性。[36]仅从字面上看,任戬和舒群、王广义都在强调画面的整体性,但是细细观来,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舒群和王广义的整体性体现在画面上是静止的、图式性的整体性。观众对这种整体性的接受是一种瞬间的震撼和静穆感。任戬在《元化》中同样体现了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则是充满了叙事结构的动态整体性,是一种哲学角度的整体时空观。

 

85美术新潮中,舒群和王广义一直是北方艺术群体的官方发言人,《美术》、《中国美术报》、《江苏画刊》、《美术思潮》屡见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和文章。而任戬在1987年硕士毕业时,才开始发表比较成熟的论文和作品,但这已是所谓的后八五阶段,因此在他的文章中,更多的是对85新潮中理性绘画的反思,其中《中国当前艺术诸问题的对话》最为明显。任戬针对当时的艺术问题,提出了要吸取东方“生命态整体形——生命态复合形”观点,“东方造型是完整的生命态,重视有机性;西方造型是零碎的机械性,拼凑性,没有形成有机性,缺少软性。我认为东方艺术的革命应该把握住生命态整体形——生命态复合形问题,它是东方把自然物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深层心理机制,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中受缚,或辗转于自身传统中打转”。[37]任戬强调的东方造型传统的有机性、非对立性、整体性等都在自于他对造型中太极观念的理解。作品《元化》便是这种整体性理念的产物。《元化》计划创作三组,共90米,但现在看来,任戬只完成了第一组的30米。未完成的《元化》或许是因为当代艺术在1988年之后开始走向调侃,整个环境已不再有利于创作这类哲学化的作品。任戬通过《元化》假设了宇宙的整体性的运动过程。作品从一开始的“遗忘之核”到最后“和合同”遵循了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整体性。关于《元化》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的问题,高名潞等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坦言尚不能完全读懂任戬的作品,因为在作品中含有太多的图示、科学术语,奇特的逻辑体系、宇宙流般的非具象又非抽象的图式都造成了其解读的难度。[38]在今天看来,关键不是找到一个对《元化》准确的解读,而是找到作品背后的文化观念,《元化》不过是作者的假设性的宇宙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元化》任戬要表达的是他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这个理解建立在整体时空观的基础之上。

 

结论

 

《在新时代》和北方艺术群体的例子一再说明,中国前卫艺术向来没有抛弃传统,相反,传统一直是前卫艺术家塑造自己前卫身份的文化资源。孟禄丁和张群的《在新时代》再现了前卫青年追求观念更新时对传统的两难态度。北方艺术群体被认为是85美术运动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艺术群体,但是他们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放弃传统文化,而是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中。由此看来,将中国前卫艺术与传统相对立,恰恰丢掉了中国前卫艺术的最大特点。中国前卫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整一性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过去时的现象描述,而且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判断,它不仅存在于85美术运动中,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中。值得警惕的是,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已逐渐变弱,所以,如何吸收和转化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