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皇家园林府邸之中,显赫一时者不乏其例,当中尤以清宣宗道光帝之慎德堂为最,其独尊于世近二十载,几乎一切政令皆出于此,对晚清政治之影响至为深远,甚至宣宗钦定奕詝(咸丰皇帝)继位之大统问题亦决定于此,可谓当时政治之中枢。
作为慎德堂如此重要的宫殿,按照清宫规制,必定制作一玉玺,曰“慎德堂宝”,然后存放在该处。经庚申之变大量流散之后编修的《道光宝薮》当中虽不见著录,但是清宫旧藏《喜溢秋庭图》和《道光帝行乐图》画轴上方皆钤“慎德堂宝”印一枚,可与此印相互比对,尺寸大小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完全相合。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
11.5×11.5×10 cm
估价待询
來源:海外重要私人收藏
是次拍卖的御制“慎德堂宝”白玉交龙钮宝玺正是当年慎德堂之御制信物,其印钮圆雕双龙,一龙身雕两龙首,两首向背而吼状,龙须上卷,四龙角向后呈相连式,伏在其印背上,四爪粗硕遒健,紧抓印台顶面,雕工精细,立体感强。印文为阳文玉箸篆“慎德堂宝”四字。因宝玺印用新疆和阗玉,其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雕琢,因而采用乾隆时期大盛的 “平刀直下”的特殊篆刻技法,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文字,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印台采用加诗文的高级制式,四周浅刻楷书填金宣宗皇帝御制《慎德堂记》一篇,落款为“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季春月御制”,后钤“道”“光”连珠印,此道光连珠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为印证。钮系黄色丝绶,绶穗头部的纹饰及固定打结的方法也与清代大型皇帝宝玺的做法一致,可知其为清宫原有之装饰,殊为可贵。
交龙钮是清代所特有,专供皇帝印章上使用,而且是等级最高的一种帝王印钮形式,严禁王公贵族以及民间仿制,观此宝玺,可知其形制之高,品格之尊贵。另外,选材之精,益见宣宗皇帝对此宝玺之器重,其玉质与乾隆时期白玉玉玺的料质极为相类,应采用乾隆朝储备的和阗玉料制成。然其体量超过雍正、乾隆皇帝的多枚玉玺闲章,其材质之雄美,折射出无比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
此宝玺印文所言之慎德堂者,具体是为圆明园九州清晏内的一组建筑。道光十年(1830年),宣宗皇帝择九洲清晏西部之清晖阁旁边原鱼池之地添建了五间三卷大寝宫,曰:慎德堂,次年三月落成,共报销白银二十五万二千余两。其殿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当年之盛况,我们可由清宫旧藏慎德堂烫样得以感受。慎德堂初成,宣宗皇帝亲自为慎德堂御书匾额,据造办处档案记载,“慎德堂”为粉油板蓝字匾,底做金花冰梅地,高二尺四寸,宽七尺二寸。
对于慎德堂当年室内的状况,今日已无法一一还原,但是通过检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我们可知宣宗皇帝曾传旨用大量金银珠宝进行殿内装修,在其槅扇门、窗户及床罩处均张贴装饰宣宗皇帝御笔的大小福字和臣工们恭绘的画条、画披。大殿明间设有宝座,宝座上的诗匾下挂饰宣宗皇帝御书的“福”字做成的玉璧子。原先安挂在奉三无私殿的宣宗皇帝御容画轴和宣宗皇帝颇为钟情的两块“公正平和”、“安详澹静”匾额被移挂于堂内。当年嘉庆皇帝御书赐给宣宗皇帝的“养正书屋”匾额亦被移入殿内,“养正书屋”是为宣宗皇帝读书、习字之所,其外间东窗户和南边玻璃上同样挂饰着宣宗皇帝御书的“福”、“喜”字。堂前院内安设白色太湖石和九口木质鱼缸,栽植着牡丹、芍药、苹果树等花木。(《清宫内务府活计档•道光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编号2975、2976、3014、3016)至于慎德堂内的具体情景可由前述《喜溢秋庭图》和《道光帝行乐图》二画得以反映,另外一幅《情殷鉴古图》描绘宣宗皇帝静坐于洞石之上,手执史书,目视前方,若有所思,背后翠竹掩映,意境幽静恬淡,此场景正是慎德堂内庭院之一隅,充分说明慎德堂给宣宗皇帝营造出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悠闲惬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