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乃俭德,惟怀永固——道光御制“慎德堂宝”白玉交龙钮宝玺 2011-11-25 12:04:5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黄清华 点击:
晚清皇家园林府邸之中,显赫一时者不乏其例,当中尤以清宣宗道光帝之慎德堂为最,其独尊于世近二十载,几乎一切政令皆出于此,对晚清政治之影响至为深远,甚至宣宗钦定奕詝(咸丰皇帝)继位之大统问题亦决定于此,可谓当时政治之中枢。据悉,本次保利秋拍拍卖的御制“慎德堂宝”白玉交龙钮宝玺正是

 

清道光 黄釉渣斗

清道光 黄釉渣斗


自道光十三年下半年起,每一任九江关监督除了完成“大运”瓷器之外,更重要的任务就是烧造“慎德堂制”款瓷器,它属于御贡瓷器当中的核心工程,皆为道光每年御瓷当中的最精美者,因此,道光一朝最精美的瓷器大部分皆陈设于慎德堂,而不在紫禁城宫内。“慎德堂制”款瓷器主要出自每年三次的贡瓷之中,故此每年三次贡瓷名单之中对“慎德堂制”款瓷器的名称皆予以记录,目前传世所见的绝大部分慎德堂款瓷器皆可与档案记载对应起来,其中“慎德堂制”款之琢器前后生产不足四百件,极为珍罕。

 

“慎德堂制”款瓷器另一独特之处即是写款精美,风格清雅,得书法之逸趣,为有清一代御瓷写款之佼佼者。此过人之处当然要归功于宣宗皇帝,因为“慎德堂制”四字写款之祖本正是出自其之御书,并悉心指导御窑厂写款一事:

 

“(道光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主事那隆阿首领武进忠太监沈魁传旨:十四年年贡起九江呈进瓷器款“慎德堂制”要红字。钦此。


——档房行文”

 

以上两则档案表明宣宗皇帝对“慎德堂制”款瓷器的写款尤为重视,从书体到颜料的选取皆一一亲身钦点落实,其专注程度不亚于雍乾二帝,足见宣宗皇帝对慎德堂器用之重视。

 

宣宗皇帝于瓷艺装饰方面更是追慕雍正御瓷之清雅,悉心摹仿,并得其神髓。这一特点在“慎德堂制”款瓷器体现尤为显著。不少“慎德堂制”款瓷器隽巧别致,绘事极精,无论是彩料和布局皆摹仿雍正御瓷之风格,是为乾嘉二朝所不能及,可鉴道光皇帝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例如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道光慎德堂制款粉彩岁寒三友盘,采取最具雍正彩瓷特色的过枝手法表达岁寒三友图,使得这一高贵的装饰技法沉寂数十年之后再度出现,绽放出迷人的耀眼光芒。其设色妍美脱俗,极见清雅之佳境,犹如和风拂面,醉人心扉,直追雍正御物之风韵。

 

因而“慎德堂制”款瓷器的出现一反乾嘉以来崇尚繁奢俗艳之流俗,凝聚了宣宗皇帝在瓷艺审美当中所追求清逸简约之理念,铺陈出钦慕雍正瓷艺的新姿彩,从而构成婉约朴素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清新绚丽的一页。故而,“慎德堂制”款瓷器成为慎德堂文化当中最为瞩目的卓越代表。

 

作为慎德堂之御制信物,此玉玺与“慎德堂制”款瓷器一样,皆成就出道光一朝美学的不凡品格,在隐佚了一百五十年之后,今日重现,为世人展示出宣宗皇帝高雅脱俗的艺术审美品位,见证了宣宗皇帝为政的种种得失,默默诉说着昔日慎德堂内曾有过的段段温情和悠闲惬意的书斋生活。此玉玺之出现更深具学术意义,对于完善慎德堂之历史而言,犹若点睛之笔,使得道光一朝宫廷艺术史之研究归于完整,成为维系世人对慎德堂认识之精神纽带。

 


【编辑:颜媛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