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请教100个问题 2012-02-10 15:59:20 来源:韩妙第博客 作者:边小宝 点击:
《边缘-艺术》一直以敢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而颇受艺术圈读者欢迎。他们复刊第1期上便刊发了一篇质疑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不小轰动,而这一期紧跟着又推出此篇有关中国国家画院及其院长杨晓阳的文章,相信定会引起读者关注的。我在这里转发此文的目的是让广大网友看看双方倒底谁说得有

大乐按:前两天收到了许宏泉兄寄来的由他主编的新一期《边缘-艺术》杂志(复刊第2期),感觉其中一篇《向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请教100个问题》的文章挺有意思的,于是打电话到编辑部说想在我的博客上转发此文,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给我发来了电子文本。

 

《边缘-艺术》一直以敢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而颇受艺术圈读者欢迎。他们复刊第1期上便刊发了一篇质疑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不小轰动,而这一期紧跟着又推出此篇有关中国国家画院及其院长杨晓阳的文章,相信定会引起读者关注的。我在这里转发此文的目的是让广大网友看看双方倒底谁说得有道理,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杨晓阳毅然挥手三秦阔步晋京高调主持国家画院。他踌躇满志,阔斧大刀,推行“大美术”理想,国、油、版、雕等八大院相继挂牌,以建立“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为壮语豪言,并一二三四五六七地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美术主张。有人说,至此,从中国画研究院到中国国家画院的“中国特色”的“大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一座全新的“美术新城”将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旧址上“拔地而起”。 “扩张”不仅如此,据说院长和他的班子又着手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圆明园、天津盘龙谷、上海外滩、广西桂林等地方全面“征地”,大上“项目”,频频动作,花开遍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像杨院长这样“雄心大志”搞美术的官员真是若徐悲鸿称张大千“五百年只可一遇的啊”(大意)!对此情形,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据不完全统计,彼此彼此。叫好者认为杨有魄力,是干大事的;质疑者认为这些做法有搞“运动”之嫌疑。

 

于是乎,我认真地学习了院长的相关讲话、报告等等,希望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然而,我彻底地崩溃了,一个字“晕”。针对杨晓阳院长的一些公开言论及媒体对国家画院的相关报道,现整理出以下100个问题向杨晓阳院长请教: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将‘中国特色’总结成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大美术’是‘中国特色’的内容,‘大美院’是‘中国特色’的形式,‘大写意’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01问

 

遥想当年秦始皇兵戈铁马七雄并统一国,此“大”志乃三秦大地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大固雄也,然则,只言“大”,不说精、专、深,岂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具体地问:江苏的点在“金陵画派”,广东在“岭南画派”,难道他们就不是“中国特色”了啊?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是中国最早期成立的“国家画院”,如今是否将要“被大化”了呢?

 

在国家画院官网“画院简介”中有如下文字:在30年历程中,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与建设融注了四代院领导的心血,彰显了四任院长的中国画传统,李可染院长倡导“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刘勃舒院长提倡“继承与坚守”;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西化风潮,龙瑞院长提出“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在通过对当下美术现象的深入调查研究后,以杨晓阳院长为首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强调“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建立,提出“大美为真”的学术理念。

 

002问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前三任院长的学术主张都非常有针对性,李可染告诉我们如何学“传统”;刘勃舒说出了中国画家对传统应有的态度;龙瑞则认为中国画创作必须要向传统“回归”。而如今,国家画院的“学术理念”不再“明确”,变的“虚”起来了,只言“美术”之大,不说绘画之本体,遑论“中国精神与中国风格?”更何谈“中国标准”?

 

003问

 

“大美为真”,玄而又玄,此种提法是为了解决当下美术界存在的何种现实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难道千百年来中国画史一直走错了道,我们要重新开始要解放吗?

 

004问

 

还有,对于一个单位,特别是文化单位,每任领导都要提出一套“理念”吗?这也是“中国特色”吗?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以“新”覆“旧”,大搞“拆迁”,追求“政绩”?“血脉”总是被“割断”,生命何存?

 

005问

 

“大美术”的方针是否已纳于“院法”,否则,如果有一天杨院长升迁,院长易人,继任者若又搞“拆迁”,岂不枉费院长一片苦心,劳命伤财(才)了哇?!

 

“美术在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人的举手投足、衣食住行、生存环境、所见所遇,无一不与美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06问

 

画院所研究或创作的“美术”到底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娱乐”?

 

007问

 

目前国家画院的画家的创作谁是为“人的举手投足、衣食住行、生存环境、所见所遇”服务的啊?

 

008问

 

精神与实用乃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国家画院到底以哪一个为发展方向?

 

009问

 

“咱们的老百姓”有几人可以消受得起国家画院画家的画呀?

 

“美不仅是人类的本能,还是人类的目的。人类社会的全部生产、建设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美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最终目标就是‘美’——美的世界、美的自然和谐、美的社会关系、美的生活。发展是实现美的途径,和平是维护美的条件。”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0问

 

这一观点不就是当年蔡元培先生“以美,美育代替宗教”的翻版吗?人的终极关怀只有通过对信仰的寻求去实现,这是生命诞生以来,人类所渴求的唯一理想。院长总是将任何一个具体的问题,形而上之,大之,大到无边无际。您这一番咋就像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呢?

 

“美术发达的程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1问

 

我们现在的美术有宋、元时期的好吗?如果没有,我们 “文明”建设就靠国家画院等院子里的画家们来达标了哇?

 

“美术可以兴国。”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2问

 

哪个国家是因美术而兴起的?赵佶的美术功夫了得吧!国兴了吗?你们有木有算过现在我国的美术占了GDP的多少呢?

 

“大中国需要大美术,需要‘美术的生活’、‘美术的中国’。”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3问

 

如何实现“美术的生活”?“美术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纵观历朝历代,横看全世界,都有谁在过“美术的生活”?哪个国家是美术的国家?

 

“在一个民族摆脱了外辱内患、温饱之忧以后,对美的追求和尊重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正如墨子所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对于一个个体的‘人’,他的全部生活的‘美’的程度,就是他生命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4问

 

您这里说的“美”是指“美术”(画画)吗?如果不全是,那么多“美”事是国家画院能够担负得了的吗?翻翻美术史,远的不说,明季渐江、石涛、八大,清季民国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哪一个不是在“外辱内患”中崛起的呢?墨子之“美”是美术吗?孔子还说“温饱思淫欲”呢!

 

“美术学院应该承担着所有关于视觉‘美’的功能。”(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5问

 

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都要划为美术学院的分院吗?

 

“‘大美院’的涵义:(1)规模大;(2)学科全;(3)层次多; (4)形式活;(5)用人制度活;(6)教学方式多;(7)资金来源宽;(8)内部结构紧;(9)具备美术综合功能。”(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6问

 

规模大,难道要搞人海战术?规模大了,“位子”自然也多,很多人事关系也就好摆平了。形式活,难道有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式?用人制度活,这话只有蔡元培、胡适之敢讲。资金来源宽,广进财源,美院要转企啦?这样搞,最终中国岂不一个美院就大而全了?

 

017问

 

对于一个美术院校来说,是你所说的123456789重要,还是教好学生重要?

 

“在比‘规模’更高的层次上,‘大’体现为美院的学术宽容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美院’在学术层次上,应该将‘开放’与‘保守’、‘古今’与‘中西’兼收并蓄,允许二者同时存在。”(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8问

 

还是大,不厌其大,大大泡泡糖的“大”,大开眼界的“大”,直“大”到天荒地老吗?如此“大规模”招生,这些热血“美术青年”毕业后如何就业?难道站在大街上享受“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美”吗?统招那么多的学生,又不统一分配,现在的学生真是可怜,本科读完了,不敢走出校门,考研,再考博士,博士完了也不一定有地方去,于是再圣斗士,大力士,难道要成烈士不成吗?坑爹啊!

 

019问

 

终于提到“学术”了,可就是不说高度与深度,而倡导学术的“宽容度”,一个院校要既“开放”又“保守”,既“古今”又“中西”,到底是古是今是保守还是开放呢?请问这样的学校有特色吗?

 

“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写实。第二步:取舍。第三步:变形。第四步:忘形。”(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