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终结欧洲朝圣之旅 2012-07-21 17:42:31 来源: 外滩画报 作者:王奇婷 点击:
《偷自行车的人》、《放大》、《阿玛珂德》等意大利电影对伍迪-艾伦影响至深,曾启发他拍出具有个人特点的电影。新片《爱在罗马》承载了伍迪-艾伦对意大利及其伟大电影和电影人的感情。

《爱在罗马》剧照。从左至右分别为亚历克-鲍德温、艾伦-佩姬和杰西-艾森伯格

《爱在罗马》剧照  从左至右分别为亚历克-鲍德温、艾伦-佩姬和杰西-艾森伯格  

  

“不错,但不是最棒”

  

对于《爱在罗马》,伍迪-艾伦的“版本”是一部温情喜剧——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喜剧”。“我希望人们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得到开心和满足,能更加珍惜爱情。”他说。

  

然而,很多抱着期望,想通过电影看到这位“最欧化的美国导演”如何阐述罗马、阐述电影和人生的观众还是失望而归。有影评人称电影“偶尔好笑,但总体分量轻,剧情分散,是部不算成功的喜剧。”烂番茄网站对该片的好评率仅为50%。

  

但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还是代表《芝加哥太阳报》给出了好评。“它不是最棒的伍迪-艾伦电影,但这是一个从1969 年起每年拍一部剧情片的男人,它们不可能全部成为‘最棒的伍迪-艾伦电影’。对那些他‘不错,但不是最棒’的电影加以抱怨的人,是很没有礼貌的。”埃伯特说,“少数评论家对他的年龄颇有微词,对我来说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他已经76 岁了,对他来说已经做得够好了。他拍电影仍然技术娴熟不是吗?他仍然幽默不是吗?能看到他的新作品,我们不应该感到高兴吗?”

  

早在罗杰-埃伯特和伍迪-艾伦都还年轻的时候,他们就经常往来,聊聊电影,互通有无。埃伯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艾伦的电影,片名字体始终不变,对早期爵士乐的使用也始终不变,这给予他的作品某种一贯性。某些影评人对这种一贯性不再抱有耐心,但埃波特始终将他的影片视为智慧和对话的源泉,幽默当然更不在话下了,时而还会找到点深深的忧伤。

  

这种忧伤,对于这位以脱口秀和一句话笑话(one-liners)起家的小个子犹太人,多是一种看透现实的悲观主义自嘲。例如,关于变老和死亡,经典的伍迪式笑话有“并不是我害怕死亡,我只是不想在它发生时在那儿”、“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达到不朽,我希望通过不死达到不朽。我不想继续活在人们的心里,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

  

伍迪-艾伦或许就是通过工作来忘记生活的残酷。“大多数时候现实生活都比电影更无聊,并且——不可避免地——更伤感。而在电影中,你能控制发生的一切,沉溺在那些梦幻、浪漫、逃避现实的感受和幻想里。你能为所欲为。这也是为什么以拍电影谋生是那么诱人而愉快——你早上醒来,被各种漂亮女人和才气横溢的男人包围,你编造故事,每个人穿着戏服,还有音乐。你就像没有生活在真实世界中。” 伍迪-艾伦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