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明媒体见面会成都云集各大媒体及著名艺术家
0条评论 2009-08-11 16:42: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我认为这是现实背景下一件难得的力作、巨作。艺术家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在历史上艺术家总是用感性的力量和直觉的方式来警示和推动世界的发展和前进,刘亚明他今天做到这一点了,可以说,他至少是拯救了自己。当然他既然能拯救自己,他也能影响旁人。人文学者和有责任的思想家都让我们看到人类和世界的另一面,在经济层面高歌猛进,但我们的精神和心灵是向下的运动。我不说是“堕落”,因为说“堕落”好像有点刺耳。与维新运动、启蒙运动相比,人的思想见识又普遍的趋低。这是一个精神的形式与内容双重损毁的时代,这是非常可怕的——文革是精神的内容的损毁,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使精神的结构和形式也损毁了,现在的知识分子找不到精神的家园了,因为现在是两方面同时损毁了。当然我们不否认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刘亚明是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艺术家,他的画是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警示巨制;如果这个时代还没有这种画家、作品出现的话,那么这个时代就彻底无望了。所以看到刘亚明的这幅画我感到高兴,感到慰籍。

 

  无论多么大的主题,多么大的构思,内容还是要用形式来支撑。亚明并没有学院派的背景,没有系统的严格要求的技术和语言的训练,但这张画他是用了够用的技术,他提出的问题是用语言来支撑的,而不是用概念来支撑,所以我认为这张画是站得住的,是自立的艺术。

 

  他应该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商业画家,因为他没工作,没有工资,他要维持生存啊,但他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力量,物质的投入、精神的投入,用了几年的时间来画了这张画呢?那他就是一种精神的交待和精神的承担,这是我们当代的作家、艺术家、思想家最需要的一种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非常欣赏他的这幅作品,我相信它会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它的痕迹。

 

  皮道坚:首先感谢刘亚明先生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发表对这件作品的看法。昨晚在现场看到这幅作品我很感慨,与一般的写实绘画不同的语言方式,如果艺术家没有用他全部生命、全部心力的投入,是不会产生这幅画的,他的投入应该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这投入不光是精力和体力上的投入,主要是心灵上的投入,从中我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它对我们当下生存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的敏感和困惑。刚才刘亚明谈到了环境的沙尘暴,其实我们现在既面临环境的沙尘暴,还在遭受心灵的沙尘暴。所以这幅画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敏感和良知,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哲理上的思考。艺术、宗教、哲学,在终极的问题上它们都是一致的。对这幅画感触最深的是“跑”,一种是逃离,一种是追逐。它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很好地总结了我们当代人的生存现状,表达了我们对当代人生存困惑的思考,我觉得他做了一件很好很好的工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