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宋庄当代艺术还能走多远?
0条评论 2012-10-08 11:04: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晓峰

Eveline van der Pa作品《转变》.JPG

Eveline van der Pa作品《转变》

每个人都不会有所不同回答和践行方式。而通过艺术创造一种“快乐的价值”,这是黄药做艺术的动力,而不是凑热闹。黄药希望通过个人力量介入前沿,保持艺术探索的“微火”,也就保持了一些希望和可能性。黄药深知,艺术必须超越眼前物欲横流的阶段对现实关系的认知,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保持着可持续性的表达与介入,“空间很小,但是尝试的心很大”,黄药一直不遗余力的通过药艺术馆集聚艺术前沿探索的能量,每年2到3个国际化的展览,以不同视角的方式搭起一条艺术交流之路,也将药艺术馆的属性深深刻在艺术创新实践的前端风景里,从而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我坚信宋庄将会出现更多的黄药们在坚持他们的艺术理想和推动艺术创新实践。我想2012年绝对是考验艺术界人心的时间节点,一切都停滞下来,撑不开,几乎所有展览努力的结果,都是被更加无形的环境所消解——这也是2012年艺术界总体的特征之一。应该像那些坚持艺术态度,战斗在一线,哪怕是边缘的艺术人士表达最大的敬意——因为在资本流动不快,艺术投机人士鸡飞蛋打的2012年,这部分人仍然坚持做艺术的本色,而这些足已表明在这个狗年月的某种坚决的态度和创新的观念底线。当整个艺术市场弥漫着失落的情绪,正是少数人艺术能量发散之时。

艺博会像极了书画圈传统的出台式流行笔会,而这次当代艺术家躺着也“中枪”——真是居宋庄不易啊!2012年传统艺术在宋庄撒下了最大的一次“野”,在其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下,中国当代艺术似乎毫无招架能力。号称史上最强大的艺博会,内里上却成为去当代艺术实践精神的一次伪盛会,并没有创造性的打开官方和当代艺术的沟通渠道,又再次让中国当代艺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让生活在宋庄而通行不便的艺术家群体受到了无法发泄的憋屈。宋庄不再往当代艺术实践的深水区迈进一步,一切就由官方和资本掌控了话语权,你再也很难感受到田野中的宋庄那本应该有的清新之风。作为艺术家个体你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不自觉的,甚至被迫似的“恍惚感”, 就像一个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不知道何时何因就走到一个小胡同里,甚至是死胡同,这些令人难受万分的感觉似乎在2012世界末日之年来得那么浓烈——也许这些东西构成了2012年艺术界总体状态的关键词。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黄药策划的“诊断”展览无意中可以成为佐证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拐点的天然素材,而“诊断”展览延伸出来关于一场艺术界未来生态的焦点问题,则非常值得艺术界讨论。这和“诊断”展览针对社会问题所产生的“间隔效应”一样,20多年前当代艺术遭遇到最坏的环境,却赢得顽强的生命力,而今天当代艺术发生在最好的年景,却被抹去了精神的底色,而滑动的却是那么明晃晃的物质需求,此情此景,何以为堪?四处都是不停闪烁的展览包括名利场,但是艺术家谁又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呢?黄药和参展艺术家在这个价值模糊观的时代,又一次聚合提出究竟谁在“诊断”谁的社会终极问题?当追求艺术的快乐权力和现实功利套现捆绑在一起,“诊断”很可能成为社会自我强制的一次检疫。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