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在油画中我强调的是个人技术
0条评论 2013-08-14 15:56:3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刘:在知青中没有和其他爱好画画的人来往吗?

何:有啊,当时我们周围公社有些知青已经画得很好了。有一个叫朱成的雕塑家,原来也是画画的,现在成都,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大不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什么东西,而是我在他那里看到大量俄罗斯油画和一部分印象派的印刷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如果说当时我没有看到那些油画印刷品的话,我的绘画艺术不一定能走到今天。

刘:是这些印刷品使你有了一种继续画下去的信念?

何:就是这样,特别的向往,希望将来能够画得跟他们一样。就是看了他们的东西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继续往下走的念头,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正是那个时候决定下来的。所以从那时开始,就把其它什么兴趣全部放弃,对绘画的兴趣也就固定下来了。

刘:当时你对绘画艺术的认识怎么样呢?

何:当时应该说是以俄罗斯为主,但我的认识是很正统的,从法国的印象主义到苏联现实主义绘画的层层关系都非常清楚。主要作品的印刷品都看了,主要画家也都知道了,比如塞尚的作品那时都看过。我们还有一个知青,他父亲是川大的一个教授,解放前跟徐悲鸿的私交非常好,家里还珍藏着徐悲鸿亲手签名送他的画册,是瑞典画家佐恩的版画。而且还有现在都很难找到的英国学院派时期的画册,我记得那本画册让我们翻得完全散架子了。当时看了那些东西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非常震撼,对我的影响极为深远。可能和我个人素质中的审美倾向有关,所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已经有了。

刘:当时对你影响最大的画家是谁?对哪些画风产生兴趣?

何:是俄罗斯学院主义和印象主义混合的产物,留给我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比如我最喜欢俄罗斯的画家是列维坦,谢洛夫等,我现在都觉得他们是俄罗斯最好的画家。同时也感觉自己有了追逐的目标了。

刘: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在无形中奠定了你的经基础。重要的是,这些经历与后来发生了某种联系,形成了你独特的绘画风格。那么后来你是怎么离开彝族自治州你插队那个地方的?

何:亲戚帮的忙,到成都师范学校的一个美术班,就是那种速成班,毕业后去教书。考试时我是班上成绩最好的,那时我就想,这一辈子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画画了。从那以后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和相关的知识,但对我起作用的还是印刷品上大师的作品,这是一辈子也抹不去的印象。上中专班的时候,把大师的作品贴在床头,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刘:那时你临摹过他们的作品吗?

何:我是最不喜欢临摹的人,迄今为止,我没有临摹过一件油画作品。比如我画一幅肖像,我会把谢洛夫的印刷品放在旁边,力求把大师许多好的因素吸取进去。

刘:这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你的选择非常独特,可以说是最佳的自学途径。

何:现在看来是这样的,但当时并不明确,完全是一种感觉。

刘: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你去了哪里?

何:因为是速成班,所以一年以后就毕业了,1974年就分配到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当老师,当时是最好的单位了,比一般的中学要好的多。在那里教了三年的美术课,那几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画画,哪怕只有一刻钟的时间我也要画一张画,非常地勤奋。所以粉碎“四人帮”大学开始招生的时候直接就考上四川美术学院了。

刘:当时你觉得自己考美术学院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吗?

何:当然。已经是没问题了。四川美院方面也觉得我没有任何问题。1976年庆祝建军50周年的时候,我的油画创作《追穷寇》已经参加了全国美展,那是“文革”后第一次搞的全国美展。其实那时候画的东西已经非常老练了,在四川已经是小有名气了,所以考美院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刘:按你的成绩,当时为什么没有去考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呢?

何:也没想那么多,对四川美术学院以外的任何艺术院校不太了解,考的时候很随意,因为四川美术学院就近,在重庆,离成都很近,所以就直接去考了。还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家里温习文化课。因为是第一次招生,专业课、文化课都比较简单,所以一次就考上了。

刘:按你的年龄,当时考大学的时候也有些偏大了,有没有一点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何:我和罗中立的年龄是最大的,差一点就过了。考试的时候我是29岁多点,上学时就30岁了。记得我们班上最小的才14 岁,大大小小的在一起几乎都差了辈分。像我们班上的同学杨谦,入学前跟我学画,所以我们那个班挺有意思的。

刘:你们油画班整体的水平不错,其中一些同学在学校期间的创作就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么在当时老师教你们这样的学生是否有一定的困难?

何:有一个前提,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在入学前就接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有的甚至还搞过创作,还有一些在社会上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就像你刚才说的,水平比较高。老师教我们这些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我觉得我在四年多的学习中,老师还是教了我很多东西。就拿我来说,第一个阶段是上山下乡,那是一个启蒙时期。第二个决定性的阶段就是走进四川美术学院,如果没有美院这个时期,我现在还不是这个状态。我现在还很难说清在美院到底系统地学到了什么,但那种气氛和氛围对你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刘:好像入学不久你就考上研究生了?

何:我是1979年考上川美油画专业研究生的,因为我在本科班里的年龄太大了,跟一帮比我小那么多的同学在一起总有些不舒服的感觉。所以1979年招收油画专业的研究生时,我直接就考取了。现在想想,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简单,顺理成章。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