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
【编者按】朱绍良,加拿大籍古代书画收藏家,加拿大卓骏投资公司合伙人,Talent Wealth Group Limited CEO,2010年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收藏家榜首。
参照博物馆馆藏的标准收藏 不能老“借”别人的眼睛去买东西
99艺术网:我们知道您之前在二级市场买过很多古代书画。
朱绍良:我买了很多。
99艺术网:那您收藏古代书画有没有侧重于哪个时期或者哪个画派?
朱绍良:对于艺术品收藏我是参照博物馆馆藏品的标准来收藏的。博物馆的馆藏品,一级馆藏品是什么?宋元。那我就侧重点在宋元方面去做功课,去努力。那么二级藏品大部分是明清的,馆藏品三级品基本都是宫廷的。我基本上按照博物馆的定级标准去建立自己的藏品体系。我可能不会像某些行家似的一买买上百件,几百件,甚至于上千件,我没有那个闲工夫去做这些事情。我可能就是毕其功于一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去买一些真正的好东西,能够在市场上,在文博界,或者在古代书画方面绝对是能够占领市场的,这个是我追求的东西。
99艺术网:您去拍卖会上看藏品,如果您中意于一件拍品,您会请一些朋友或专家来帮你参谋吗?
朱绍良:以前是,现在不是了。为什么我说以前是呢,以前刚入行的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学识、能力、眼力什么都不到,所以一定要请人帮忙。后来逐步地就是在这些老先生们的影响下,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买东西,不能老“借”别人的眼睛去买东西。最终的藏家都是这样,一定是自己有一个标尺,你看我们刚才所谈到的民国的这些大藏家,像张伯驹、吴湖帆这些人,他们的眼力是靠市场买出来的,也不是说一开始他眼力就很好。我接着说王季迁,他本身也不是博物馆的,但是台北故宫、美国大都会都聘他当顾问。他不是博物馆的人,但他很有能力。为什么?他在美国是第一大买家、第一大藏家,他是靠这么多的藏品,靠过手的这么多的艺术品,奠定了自己一个完整的看画思路。所以他对任何艺术,宋元明清的绘画,尤其在断代方面,比美国本土的学者要强很多。
你看像美国李雪曼、高居翰、爱德华兹这些人,他们也有藏品。但他们的藏品很少,无论从数量和质量都不如王季迁的藏品。所以他们看画的标准,看画的能力、眼力就远远不如王季迁。本身他们又是外国人,他们对中文的理解和对中国绘画的精神有欠缺。尽管他们在文博界名头很大,在博物馆、大学里边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别人真正要买东西,不会去咨询他们,是会去咨询王季迁的。因为他是有实战经验的人,他是锻炼出来的,就是我说的实战派。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买家、实战派,他们都具备这种学识。像王季迁也好,张葱玉也好,他们都有渊博的学识,本身又会画,又能写,对古汉语理解深入,那他走出来,跑到别人前头是名至所归。当然事实上也有很多人买了一辈子画,他还不行的,也有。他只是看这有卖像,能卖,真假未必。他只是看能不能卖,为下一个买家做准备,这有卖像他就买,这个一看没卖像不要,事实上有不少这种人。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玩古代书画是一个文化的提升,这个是最最主要的。如果你在文化方面没有达到的话,你恐怕一辈子都是在盲人骑瞎马,永远都是这样的。但是我所说的就是文物界这块来讲,为什么有很多搞陶瓷的藏家,他的文化不是很高,但是他很快他就能成为泰斗级的人物?就是因为陶瓷这东西它所需要的文化和书画是不能比的。像近现代(书画)在过去都不成为一个门类,当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只有古代书画、青铜器这些东西,它是真正需要文化的。
昨天晚上在纽约拍吴大澄的图谱,一下就被人家50万美元就买走了,那么便宜买走了(刚刚知道是我的一位朋友买的,祝贺他)。那就说明什么?当时的吴大澄他是非常有文化的一个人,他也是一位大收藏家。他不仅研究青铜器,还把它编成谱,而且还标的很清楚,注明它的渊源,这玩的就是一个文化。但是你说陶瓷能够玩多深,玩不了多深。拿一块玉,你做成一个图谱玩多深?玩不了多深。但是任何一个古代书画大收藏家都能把自己的藏品著入成书,把所有的题写上,来进行考据,这是真正玩古代书画的人所能做到的。吴湖帆有《梅景书屋》,张伯驹有《从碧书画录》,这些人既是大藏家,又能够著书立说。所以,古代书画的魅力就在这里。当然,现在社会上这种凡是派肯定是对市场破坏性很大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但确实是一种很不好的势力。(他们)对市场上的好东西进行打压,反而对那些假冒伪劣当国宝,忽悠周边的人去买。
99艺术网:最近有一媒体在做关于“国宝帮”的话题,还请了一些专家来说这个事情。
朱绍良:对。现在中国收藏市场混乱,好的东西确实很少。但是我们既不能轻易地去枪毙一件好东西,也不能把所有的这些假的东西也都当成国宝来对待。因为一件好的藏品必须是流传有序的,好东西历代都是被人追捧的,这就是和现在的区别。你看现在玩古代书画的人,为什么和玩其他门类的人相比较起来,他们在绘画方面会出现了一些差异?所运用的知识面,太宽了、太复杂了,等你有所作为之时,恐怕也七老八十了。
编辑:张长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