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公立博物馆“清汤寡水” 但赝品比例也很大
99艺术网:国家对于私人博物馆这块,一些优惠政策可能不如国外,做私人博物馆有很多困难是公立博物馆他们碰不到的。
朱绍良:公立的博物馆是国家的亲儿子,私立博物馆是干儿子,这是不同的。其实在国外来讲,都是平等的。龙美术馆买苏轼《功甫帖》需办理海关保税,湖南买皿方罍要不要办保税,是否“双重标准”。大都会不是公立的,是私人的,那为什么人家就变成了美国第一大博物馆?就是国家对它采取非常开放的政策,非常开放,而且支持它。相反有些大学的博物馆,像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属于机构性的,不能说它是类似国营的,它是机构性的。这些相对来讲,以大学作为一个依托和平台,能够保证它的正常运营。而大都会纯属是靠“化缘”,每年要靠那么多人来赞助。如果你去大都会说你没有钱,那一样让你进去的。也不是说非得要收门票,你就说我今天没带,那进吧,就是想看,“可以,进去吧”。
99艺术网:跟国内不一样。
朱绍良:所以我们现在无论是故宫,上博,都是国家在支撑。故宫靠它的楼堂庙宇能够收门票,像上博那纯属是赔钱,肯定是赔钱的。(上博)完全公立,不收门票,也算是一个“清汤寡水”的部门吧,他们博物馆的某些研究人员去外边去捞点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99艺术网:我看到过有些报道,也听有些专家跟我谈过,之前我跟台北故宫的研究员傅申先生做过一个专访。他跟我聊过,他说现在博物馆里边也有很多赝品。
朱绍良:当然啦,博物馆就没赝品啦?赝品比例也是很大的。
99艺术网:但是大众认不出来。
朱绍良:对,没错!只有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才能看得出来。博物馆的赝品相当多,它的比例甚至于比拍卖场有的时候还多。像故宫里边,假大名头多了去了,你能说博物馆就没错了吗?有个叫徐小虎的,她把全世界各个博物馆的东西基本上都给枪毙了。她说没几件真的,全世界就三件吴镇真的,她就这么敢说。当然,她说比较夸张,我们不为她去以讹传讹,就是可见博物馆的赝品还是很高。曾经在1935年,那时候还没有解放,故宫的藏品到英国去做展览,出了一本图录,你们上网可以搜《1935年赴伦敦展览图录》。这个图录里边的确是没有多少真的,除了清代宫廷都是真的,大部分都是假的。乾隆当时也收藏了很多假的,因为什么?乾隆刚愎自用,他就认为“我觉得这是真的”。他本身也能书,能画,他觉得这对,那些大臣谁也不敢说不对。也说对,皇帝说了对,所以就这么就进了库了。当然乾隆尽管是这么做,他还是为中国艺术品事业做出非常大贡献,他也仍然收进了很多真的东西。你看现在台北的镇馆三宝,北京故宫的几件国宝,那都是乾隆收藏的。大都会也是一样,很多都是乾隆收的。现在否定乾隆,你光拿那一本书来否定他,乾隆没一件真的,那也不对,不公平,他毕竟是收了很多好东西。
99艺术网:这是不是有一种欺骗大众的感觉?
朱绍良:不等于说欺骗。古代书画也好,古陶瓷也好,古代的玉器、杂项也好,历来都会有争议。包括青铜器也是一样,司母戊鼎现在被人质疑是清代仿的。确实和前三代夏商周的那个不太一样,那么怎么解释?司母戊鼎现在仍然是国宝的重器之一,它已经就这么流传下来,就当它是真的。还有就是我们所说的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这些作品,谁能相信他就是顾恺之的?肯定不是顾恺之的呀,它是当时北宋时候的摹本。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所以宫廷画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对顾恺之的作品进行保护性的临摹,这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今天就把它视为顾恺之的,你也不能说这就是欺骗,自欺欺人,不能这么说,他是保护性的。像《兰亭序》,如果当时唐太宗没有让冯承素这些人来临摹,是对临不是“双钩”,那我们今天恐怕连《兰亭序》什么样也不知道。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亭序》最接近王羲之的作品,我们就把它视为王羲之吧,它是最接近的。
99艺术网:等于说严格意义上它虽然不是作者本人的作品,但是它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它是有很大的艺术价值跟历史价值的。
朱绍良:对呀,它基本上还原了当时真迹的面貌。像《清明上河图》,在乾隆时期就有4个本子在宫廷里,现在我们只认故宫这个是最接近张择端的,谁能肯定它就是张择端呢?也没有呀,只能说这个是最接近的。因为你不可能看着张择端的画,谁能活1000多年?也活不了那么多年,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就视为张择端的。那你要说故宫欺骗大众,故宫比私人博物馆还可恨,把张择端就愣告诉大家这是真的,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是真的,全世界60亿人口都被他欺骗了,能这么说吗?不能这么说吧。只能说这个东西我们就视为它是最接近张择端的。所以古代书画不可能把它说成100%就是某一个画家,某一个书法家,也不能对号入座。
编辑:张长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