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说藏】朱绍良:古代书画收藏“改不了也戒不掉”
0条评论 2014-03-25 18:42:52 来源:99艺术网收藏频道 作者:张长收

赵佶 《五色鹦鹉图》卷

赵佶 《五色鹦鹉图》卷

建私人美术馆被视为“土豪”行为 劳民伤财受累不讨好

99艺术网:那么在私人藏品跟美术馆馆藏之间,您觉得它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根本的区别?

朱绍良:建美术馆是一种公益事业,确实是劳民伤财,受累不讨好。像龙美术馆,每年它的支出远远大于它的收入,而且还养了很多人员的团队,没有额外的一些收入的话,着实很辛苦。每年具体亏多少,我也不太清楚,但的确是一个受累不讨好的事情。而且现在我们国家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就是仇富心态。认为建美术馆,包括玥宝斋呀,大连那个王健林买的东西呀,还有新疆广汇建立的那个美术馆,都被人认为是一种“土豪”行为。认为不就是有钱嘛,所以他们认为是一种土豪行为,这种偏见对所有私人美术馆来讲,是不公平的。人家能把藏品展出,让大家来观看,甚至于弘扬一种文化,这实际上是件好事。但是,我们社会大众就是受到这种文革思维的影响,仇视为一种土豪行为,我认为不好,我觉得是不对的。

谈到收藏,自古以来,什么叫收藏?首先你收完了之后,要藏起来好东西秘不示人,这是我的收藏的概念。因为一般好东西都是不示人的,你看有些全是精品的东西,都是非常新的。这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冥冥之中自有天佑,大家舍不得拿出来。像就北京故宫宋徽宗的《听琴图》,那件东西非常新,以至于后来黄宾虹认为是假的。后来经过故宫老一辈的专家会同全国的一些专家认定,它是真迹,就是北宋徽宗画院的一件作品。就是这种东西呢,它是秘不示人的,反而看起来很新。那么有些脏兮兮、烂乎乎的东西,不一定是真迹,那都是故意做旧的,让人看起来是一个很旧的东西,实际上很新的。因为收藏家一般收的都是干净漂亮,这都是秘不示人的。

那么,如果说把它变成一个公益的、美术馆的这种形式出现的话,那这个收藏家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还有他要能够面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非议。好比《功甫帖》,刘益谦买了这《功甫帖》,最后就造成人对他的这种正反的意见非议、贬斥。其实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讲,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压力。能够勇于把这东西展示给社会,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是这样。

99艺术网:其实他可以不这样做的。

朱绍良:对!像很多“收藏家”买了东西一收,也不让你们看,买什么也不让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卖的,你们也不知道。所以这样的话,大家就觉得人家很低调,实际这纯属是一种商业行为,他把这作为一种买卖。像刘益谦办美术馆,他是高调地来办,而且把东西公示给全社会,那今后对他来讲,收起来容易,卖起来是很困难的。

99艺术网:就像之前上博的几个专家当时做出的举动,社会大众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对一个私人的藏品这么感兴趣。

朱绍良:是,但凡有点文化的人,读完了上博的文章,然后再读其他人的文章,你们心里边就应该有一杆秤。到底孰是孰非,应该很清楚了,就没有必要再去讨论问题了。而且上博作为一个国家公益的博物馆,他们来做这个事情,实际上完全是有悖于宗旨的。你是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对一个私人博物馆来“大打出手”,这有失公平。况且虽然你是公立的,人家是私营的,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这个情况下大家又是平等的。你凭什么趾高气扬的来指责人家?你凭什么这么恃强凌弱的来欺负人家?这是毫无道理的。我觉得上博这么做的话,真的是违背了它的一个相互尊重宗旨,如果上博这些专家说的对还可以,但说的有问题让大家笑话,这是不应该的。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