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过正规的艺术院校,没有参与过国内的任何艺术组织与运动,也没有做过艺术以外的什么大事,甚至不与画廊合作,始终没有在法国闯出名气,凡此种种,似乎处处于他不利。
他说过:我的作品,能帮助人们转换及改变对于欣赏绘画艺术的品位。……我不欺骗,故此,我不被归纳为这些为人接受的画家之一。
他温和,不谙世事,但他的确具有高度的智力,早明辨世界不一定会接受他的特立独行,所以他并不贪心。
但世界终于还是见识了他的天才,找到了他。
对常玉,我还想说,人不必轻易交付自己的同情,给并不是那么了解的人。
常玉有着很好的家教,很高的个人品味,很自在的心性,很多很多的见识。
他一直在尽享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适宜于他的生活,外围功夫下得少,内在功夫下得深。
他的花朵,他的女人,他对动物的静静凝视,是他在用那颗率真的心,与世界对话。
某一时间段,在人耐不住寂寞的时候,这些行为看上去似乎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但价值意味着什么呢,人类一切正面的价值,不都是为着精神的愉悦与欢乐吗。
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常玉,于自己的艺术里有那么纯粹的心思,他的价值只怕比入世的价值,更具穿透力也未可知。
俗世的人叹息着他的孤独,想像着他的无言沉寂,形容着他的潦倒,悲悯着他寂寥的生活,以及,最后那不由自己决定的死去的方式,似乎艺术家常玉,简直倒霉可怜之极了。
但真相是不是那样呢,一个人的精神不挺立,内心没有洞见,他的才华会一直处于提炼之中吗?他笔下的作品会臻致那样的境界,到达那般的纯粹吗?
只做他自己,不做别人眼里的自己,这另一种强大,比之与他人抱团取暖,只怕更加难以做到。
在这样一个艺术家面前,我们异口同声的对他的同情,岂止庸俗,而且轻浮。
写到这里,仿佛感觉常玉穿透了时间的长廊站在我们的面前,如此真切,呼吸可闻。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