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戬 《被风观望在三的后面》 1985年 布上油画 120×85cm
毛旭辉
毛旭辉(1956— )出生在重庆市。1977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美术系时,毛旭辉作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一名成员到了昆明附近的一个县,在这里他认识了当时还在当知青的张晓刚和叶永青。艺术家后来回忆道:“上大学之前的主要影响是外光。”在三年级的时候,毛旭辉从图书馆里借到了苏联作家伊里•爱伦堡(Ilya Grigoryevich Ehrenburg,1891—1967)的自传《人•岁月•生活》,爱伦堡对莫迪格尼阿尼、毕加索、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苏丁(Chaim Soutine,1894—1943)、里维拉、马列维奇等艺术家的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毕业不久,毛旭辉去了在未来的几年中他经常去的地方圭山。这是一个有着蓝天,红土,白羊以及纯朴的撒尼族村民的农村,这个地方不仅唤起了毛旭辉儿时的记忆,而且使这位艺术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安慰和抒情的特征。
1982—1983年这期间,毛旭辉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小说和哲学著作,这里面包括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卡夫卡、加缪、艾略特、叔本华、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尼采、萨特。同时,毛旭辉开始接触现代音乐,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Shostakovich,1906—1975)和斯特拉汶斯基(I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1882—1971)的音乐给这位年轻艺术家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内心倾向接受柯柯希加(Oskar Kokoschka,1886—1980)、凯希纳尔这样的表现主义艺术。 1984年,毛旭辉完成了他的第一批表现主义作品,《红色体积》、《运动中的体积》、《还在膨胀的体积》以及《红色人体》等。这批画一共只画一个星期,即便没有艺术家本人的介绍,我们也能从这些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危险的精神崩溃状态,本能因素几乎起到了对人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