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现代——'85美术运动与现代主义式微
0条评论 2009-10-08 13:53:40 来源:99艺术网 吕澎 

\

李贵君  《140画室》  1985年  油画


  这个展览有一个主题——“参与、发展、和平”。主题本身虽然无可非议,但是,能够显示更多意义的却并不是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那些作品。有三件获得鼓励奖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春天来了》和《140画室》。这些作品反映出的所谓形式问题,其实质是思想和观念内容的变更。


  张群(1962— )和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采用的是类似达利那样的超现实主义手法,这件作品的意义在于它反映出了艺术形式后面的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的观念变化。艺术家的构思首先是建立在怀疑的基点上:“一切定论对青年来说都是有疑问的。进步的压力迫使我们对以往进行反思。有的秩序对我们来说越来越不适应。”  这句话尽管出自艺术家之口,但它已体现出了当时一种重要的思想倾向:怀疑主义。在过去,现实的概念仅仅被限制在可视的逻辑现实领域内,真实不过是视觉表象的现实,而且只有这样的现实才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着的现实。艺术家不相信“原有的秩序”及其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思想,他们宁可像亚当与夏娃那样吃下危险的果子而体验人间的苦难,也不愿被上帝所左右而享受没有光明的天堂的幸福。正如画中象征的那样,冲破天国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势所必然:我们必须去正视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新时代》是一幅具有象征意味的宣传画。


  袁庆一(1960— )的《春天来了》与《在新时代》不同,这幅画透露出了另一种精神状态,它与《在新时代》积极的情绪主调形成了对比。春天来了,但它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春天是否就意味着“我”的希望呢?既然“原有的秩序”及其内在依据在这一代艺术家看来是极其片面的,那么,对春天的解释就必须另寻途径,因而艺术家很自然地接受了他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存在主义思想学说: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