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忆——陈曦个展研讨会
0条评论 2011-04-15 14:30:33 来源:九九艺术网 

看到这批画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个风格跟以前差得太远,完全不一样,变得如此细腻、写实,然后再一想,觉得这个事发生在她身上也是自然的,这些年大家不是简单的怀旧,就是在回望历史,梳理意识形态,考虑这样一些人跟我们的社会在怎么互动,互相塑造着,就把生活弄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陈曦已经到中年了,可能她在无意当中有这种感触,所以在无意当中,开始尝试着画这样的东西,这三四十年真的是一个电视时代,这个是中国人生活中太重要的内容,是官方传达意识形态最强有力的手段,中央电视台成了最强、最有话语权的媒体,就是这几年的事实。而且,你要研究这个时代,肯定要看这些年的电视,而且画这样的画,做这样的事也特别有意思,因为眼看电视要被新媒体取代,我觉得很可能电视的时代要过去,所以在这种时候,她开始画电视、画电视的历史,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时刻。

   

刚才大家说到,从公家配发的桌子到自家的家具的时代,电视机从木头外壳、到塑料外壳、到金属外壳的时代,电视画面从黑色到彩色的时代,然后一些重大历史叙事表现的非人性,以及即使有一定非人性色彩最大的官方媒体,依然有一个大众传媒工具,依然会表现人性,这个也是很显然的,而这里面的变化,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比如从CCTV的时代到湖南卫视,这两个人物也不一样,新闻联播的人物没有个人,端庄、朴实、大方、无个性、看不到情绪,然后你看到今天凤凰卫视的时代,从官方话语到民众狂欢的时代,湖南卫视选秀狂欢的人,她们脂光粉艳、年轻时髦、满脸欲望,这样的个人和那样的个人有特别大的差别。所以我觉得她画的东西,让我们看见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可能未来要研究今天这个时代,电视表现了一部分生活,而她的画面记录了这一切,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事。

   

陈曦当年跟我说,我以后画画会一直变,她说那个变化肯定是自然发生的,就是当我的生活不断的改变,我的阅历不断改变的时候,我的画自然就改变了,这也是我对她的画改变的感觉,尽管她变化特别大,但是这个变化发生得非常自然,这个跟我们这个行业也有一致的地方,无论主持人、演员、歌手,很多人也有巨大的转型,今天一个玉女,明天突然就变成了另外的形象,这种变化里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设计,根据市场、根据官方的工作要求,根据种种要求设计出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一致的,人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致,上面表现与下面的表现不一致。

   

还有一种改变,是这个人,自己的生活变了,价值观变了,然后他的改革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变化,那时候上面的变化和下面的变化一致。我感觉,陈曦这几年变化是一致的,比如说,她突然变得细腻,这个是内容决定了,是陈曦个人阅历和心态的改变,因为她改变得自然,所以改变得很坦然。

   

我回应一下耿先生的话,这个美女画家,我当年做过她的好多采访,她在美院附中的时候,也披头散发,所有的头发遮在脸前面,她通过头发间的一条缝看外面,所以她的外号一线天,年轻的时候,叛逆、出格,考试打小抄,惹是生非的事都干过,但是成年之后,就是现在的陈曦,这些年没变,是一个很肯定、坦然做自己喜欢的事、画自己画的女性,另外好象她特不愿意让人说是美女画家这个词,她说看画就行了,不要说美不美的事。

 

盛崴:我对艺术家看的比较多,陈曦的作品比较奇怪,一般的女性画家,更多的时候,会进行一种自我关照,很少向外寻找一种题材,所以她很特别,我也很关注她的绘画,我想是因为我对艺术和媒体的主题,近两年来特别关心,也包括陈曦的作品,所以今天我谈三点。

   

第一,谈看电视。我们通常说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看电视,而是在看电视节目,如果用更严谨的话表达,如果我们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的对象是电视节目,而不是电视机机器本身,我想看电视一方面是指看电视节目,但是在陈曦的绘画当中,除了把电视节目对象化以后,也把电视机和电视机的场景、配件全部对象化,作为一个艺术主题,我们看到有电视机、电视节目、防治电视机的场景,我注意到绘画当中的一些东西,包括暖水瓶、书、钥匙、桌布、玻璃板,甚至画背后还有窗户透过去看到胡同的风景。

   

第二,记忆和叙事。她的绘画,我看到电视机的场景,会觉得特别的怀旧,因为差不多我有十多年没有看过电视了,偶尔看一下,但是很少,其中有一点跟我的记忆有关系,就是南巡的绘画,长虹牌的电视机,我家里曾经有。张越老师曾经给我记忆,就是《半边天》的节目,我搞不清楚,为什么会看《半边天》?

张越:按道理,男性关注女性很自然。

盛崴:那时候很小,还有浙江卫视的一个节目,我无法在电视当中形成一种完整的叙事,看到陈曦的绘画,她的绘画有一个完整的系列,如果单独拿出一张绘画放在联展里面,这个很难成立,因为18个绘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说的严格一点是一个叙事,跟记忆看起来没有关系,大部分是重大的事件,而且非常的主流,我从另外一个方向思考,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更个人化的场景,来把这个叙事完成的时候,我发现找不出来,也就是说,媒体给我们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