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忆——陈曦个展研讨会
0条评论 2011-04-15 14:30:33 来源:九九艺术网 

在公共电视出现的年代,电视作为一个统一时空技术出现的时候,大概是70年代,那时候电视机被分发到各个单位,之前我们家里只有喇叭,电视在公共阶段的时候,所制造的效果很像是春色中的精神空间,如果电视从公用空间搬到家里,就成了神位,外面就是机位空间,统一时空某种意义是神的信息,这样有了一个可定义的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机外空间是祭坛,这个祭坛,我们可以看到家具符号学的组合,之前我来的时候,看到印加文化和马丘比丘(音),我们电视台的台位某种意义就像祭坛的做法,为什么电视机不能被遮挡?某种意义上,成了现代人跟外在沟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层里面,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两种时空,统一时空和个人时空之间的关系感到。

   

不知道陈曦有没有意识到这个,但是显然,陈曦画面中不在场,尽量呈现公共记忆,从电视的机位,说到记忆,回到大可说的问题,这个画面是不是没有个人性?我觉得以电视机作为单位记忆的话,我认为某种意义上等于计量所,某种意义有一把尺子量度,这种情况下,这种记忆画面不可能存在个人性。

   

从这个角度看,年代计量所之前,整合大家记忆的是教科书,计量所之后,就是画如果配上音乐,会更好。

   

陈曦的工作,从年代计量所跳槽出来,用手工复原了这么一个画面,计量学上的时态复制。第二就是写实再现,达到对前面计量学时态复原东西的控制。最后是陈曦的个人符号学。

   

个人符号学谈到女画家形象,我们看到电视机画面,可以想像,所谓的公共记忆,女画家有公共记忆,她的线索摆过来,有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形象的东西,现在陈曦,已经摆脱了这个模板,长得像画家的不是画家,长得不像画家的是画家。今天我们在微博的年代讨论电视,陈曦不像画家的状况下讨论画家。

 

裔萼:我参加这个研讨会,跟别的研讨会很不一样,有非常多的话想说,我想简短说一下我的感受。

   

陈曦联系展览的市我就看到了她的一些画册,包括整个作品的信息,当时觉得很有意思,作为一件作品,一种作品,是主题性很强的作品,但是每一件作品很有意思,这些作品是表现电视进化吗?不是,连在一起,是主题性非常强的写实的绘画,也人很有意思的感觉。

   

我有一点感动,它有很巧妙的结合,一个是小与大的结合,小电视当中有大世界,电视是一个小窗口,但是里面有大视野,大和小的关系结合非常巧妙。

   

第二,宏大叙事和日常的视角,也是结合得特别好,我们觉得电视画面里面,所有叙述的场景都是国家集体宏大的叙事,但是电视带有强烈日常生活场景的桌子,小的生活物品,又构成了生活气息非常浓的日常视角。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