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艺术品的商业历程:出国转一圈价值倍增
0条评论 2013-07-19 08:58:35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张晶 许悦 王清

这个在1990年代诞生的艺术品,在有的时候,代表实力和信心,有的时候,代表收藏者的爱。当然,还有的时候,它只是一只股票。

Gallery

画廊:全球艺术交易重镇在纽约,但伦敦崛起的速度很快。知名画商都不会承认自己的交易功能,他们往往强调培养、支持和发现艺术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还有每年参加各种艺术博览会和举办展览。知名画廊往往会比普通画廊标价高出许多,因为买家更信任其艺术眼光,哪怕说的是同一个艺术家的同一批作品。这被称为卖画的艺术。

Artist

艺术家:被曝光的永远只是顶尖艺术家。他们在艺术史上的排名和作品的市场价格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后者的确有改写历史的能力。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发迹历史可以作为另一个版本。人们渴求的依然是创新,不管创新意味着什么。

Collector Institution Buyer

藏家:分为机构和个人。知名藏家的购买行为同样可以增加艺术品的市场估值。藏家的财富来源不一而足,LVMH的创立者伯纳德·阿诺特就是着名的藏家,但来自零售业和金融业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对于机构而言,全球着名银行品牌都是艺术品爱好者,因为这样会让客户认为它们品味不俗。

知名藏家举例:查尔斯·沙奇(广告业)、弗朗索瓦·皮诺(奢侈品业)、史蒂夫·柯恩(对冲基金)

Museum

美术馆:成熟交易体系里,美术馆会决定一个艺术家职业生涯的走向,作品是否出名以及被哪个美术馆收藏是判断艺术家价值的风向标。藏家对艺术趋势和价格的判断也往往依赖于知名美术馆的展览。除了收入重量级的艺术作品,美术馆往往依赖标志性的建筑设计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其传统收藏流程是花一代的时间来筛选上一代的艺术作品,然后将它们贡献出来,供后世欣赏。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代和1940年代以后的作品只能反映时代潮流,其历史地位尚不明确,因此直到MoMA在1929年成立的时候,美术馆和现代两个词依然被认为是完全排斥的概念。

知名美术馆品牌举例:古根海姆美术馆、MoMA、大都会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伦敦Tate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Auction House Art Fair

拍卖行:艺术品经过知名机构拍卖往往就会有加值效应,尤其是传说中的夜拍,届时只有重量级买家有资格出场。夜拍同时是艺术界重要的社交场合。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拍卖会还是他们进入西方视野的有力推动者。这个格局在保利拍卖行成立之后有所改变。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