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般的生活,彩虹般的生命——谈周春芽的艺术
0条评论 2013-08-02 17:43:2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胡永芬

成长阶段:滚动的时代,滚动的命运

关键词:五七艺校、文化大革命、四川美院

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六日,黄宾虹过世的隔一天,周春芽出生,他的父母都是具有艺术素养的文人。画画,可以说是周春芽与生俱来的才能与兴趣,他十岁、十一岁时候的画,就已经具有主题、叙事与完整的构图,跟一般孩子的信手涂鸦相比明显胜出一大截了,现在从他还保留下来的各时期巨量手稿,就能看得出来他天生对于绘画的能力与热情。不过周春芽无可避免地与他同一代人一样,都经历过物资与食物匮乏的贫穷,以及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劫难岁月,他的文人父亲并未逃过此劫,在周春芽还只十四岁的少年时期、周父自己四十七岁那年英年早逝,仅交代给儿子的遗言是:“一要锻炼身体,二要坚持画画。”这是父亲遗留给他的重要无形资产,而一大批外国和中国的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和一幅张大千的原作,则是父亲遗留下来下影响他一生的重要有形资产。

一九七一年,周春芽十六岁,为了自己的志趣,也为了该校每个月给学生十一元零用金,可以减轻母亲沉重的家计负担,周春芽考进入了成都市“五七艺校”学习绘画(图2.29.1),这是江青为培养革命的艺术人材而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新型艺术学校,也是文革时期仅存的几个院校之一,这个转折在周春芽自己整理的年表里面,出现一句看来平常,但在今天当观者于遥望历史时,不免感到有些悲欣混杂的话:“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肉吃了。”

周春芽从小爱画、会画,他不只是才份天成,同时对于艺术也有着与生俱来的野心与激情,他回忆读“五七艺校”时,有一整年,每个星期天都跟同学程丛林在成都市图书馆里度过,翻遍阅尽了所有馆藏外国画册和艺术家传记,当时的少年周春芽即已豪气干云地梦想着:“要当全世界最好的画家!”虽然那几年,他所能接触的其实仅仅限于十九世纪以来的苏联现实主义与古典绘画之类。

二十岁从“五七艺校”毕业之后,也是文化大革命最末的几年,周春芽被分配到成都市美术社工作,工作项目就是为各个单位的礼堂画巨幅的毛泽东肖像,这个工作不需要风格跟艺术语汇上的思考与创造,但是周春芽仍然保持着素描跟色彩写生(图2.29.2)等日常锻练,而这个工作对于周春芽以及中国美术史最大的贡献与益处就是:画的时候他总是把毛泽东肖像画得很薄,然后靠着这三年一点一滴省下来的颜料,支持他渡过了之后四年的美术学院。

编辑:田茜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