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空间——特殊接触汪建伟
0条评论 2013-08-02 14:49:1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袁小潆

袁:对。

汪:或者你有产生问题的能力,但是你又没有办法解决。那么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我不会很相对主义地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都可以自由选择。我会告诉你我认为正确的是这样的一种。 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他所处位置让他根本不考虑艺术,为什么呢?对于房地产商来讲,他的专业体现在如何赚钱,如果一个房地产商人考虑艺术的问题大于考虑盈利的过程,他是不专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很失败的人。

袁:但是他要知道用什么样的队伍去完成。

汪:所以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同样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能够在两方面都保证各自专业知识结构的水平上,共同创造大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非常通俗的话,一加一大于二。

袁:您自己以后对空间方面有什么样的研究计划?

汪:我下一步很多计划可能都要在我这个工作室里发生。对于工作室的命名我用了一个特别传统的词,就是实验室,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动机,实验室其实就是想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定义这个空间。就是说当我想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工作,科学的方法就是允许犯错误的方法。这个工作还是不是艺术并不重要?我认为,实验大于艺术,行动也大于艺术。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这个空间可能具备以下的属性:第一,它一定是综合性的。综合首先来自于问题的综合。其实我相信科学的起点就是我们对已有的程序产生质疑的时候,那时就会产生问题。第二,技术的综合。科学的基础就是创造未来的可能性。首先是有一个你的基本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人是要犯错误的,是要使用其它的经验和知识,来作为我们自己行为方式的参照,比如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发展的基础?还有我们有时说的无身份,谈无身份艺术家就会涉及到一个有没有可能产生无身份艺术作品的问题。但我说的无身份不是在指属性,说这是戏剧或者这是艺术,而是完全把这两个事超越了,然后用事件来命题。

我始终觉得现在每个不同系统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建立在以上所说基础上的一种整合,很容易出现刚才你说的,当一个人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当他需要科学的时候,科学会作为一个很实用的因素介入进来。那么从技术层面讲,我们能不能做一个像进行时态的实验空间?就是说我们总是在一种过去完成式的语境中来分享其它领域的成果。比如说这个人有可能从技术层面提供了某种可能,科学家可能会对某一个领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我的问题是这些看法能不能在一种进行时态中整合?在这样的一种进行时态,大家都相互保持某一种紧密的接触。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种发展方向,而且不仅仅只是分享成果。这可能是我要做的事。

我下一个作品的名字叫《悬浮》,它的副标题是引用的齐泽克一本书的名字,叫《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因为我特别喜欢齐泽克书里面所传达出来的一个观念。这本书曾经在“9.11”以后被许多人关注。传统的美国人总是对这个世界保持一种有距离的观看,他可以观看这个世界的灾难、饥饿、战争,但是这种观看跟自己是没有关系的,就像是在客厅里看电视,灾难是有距离的。“9.11”突然把在电视里看到的东西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在电视里观看的爆炸了,突然发生在客厅,哪一个是真实的美国?

袁:虚拟变成了现实。

汪:但是后面的问题更有意思,哪个是真实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比如说怎么建构这个空间,它所传达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是怎样被传递出来的?这个传达的过程可以不可以观看?怎么观看?通过什么观看?通过不同的媒介观看是不是就会是一样的?这种媒介是不是真实的?……

还有我们对所谓真实的理解。有时候我们简单地去划分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的区别,但有可能我们是用同样的方式建构的同一种事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法,并由此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的理解?我不是要对这个结果产生兴趣,也不是要分出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灰色地带,既然已经处于这样的地带,我也许可以尝试一下在这种说不清楚关系的地带去建立“悬浮”这个作品。

注释:

“不确定未来,新媒体艺术•游戏”是一个艺术教育项目,由独立媒体艺术策划人袁小潆策划,是以研究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与游戏。项目从2009年4月至12月以每月论坛的形式开展。每期论坛和工作坊的主持者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如当代艺术、音乐、舞蹈、电影、建筑、工程、科学。项目至今已进行两届,第三届“空间”将于7月11日在北京新艺术区方家胡同46号举行。策划者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每一个参与者对一切具可能性的跨界学科与项目的自由实验地,让新媒体艺术不确定的未来在这里有一个清晰的开始 。

2009年4月于汪建伟工作室

 

——《当代艺术家丛书》吕澎主编 四川美术出版社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