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全裸——向京与魏星的对话
0条评论 2013-08-15 15:04: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

魏:你说《洗脚》的那个,为什么你会用里尔克的那句诗做标题。

向:起名是一个事儿。有些作品,它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带着名字。比方说《你的身体》,由于反观念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出来了,所以名字一定是直截了当的,或者说是针对性挺强的。但是《洗脚》这件,我想反映的涵义太多层次了,其实最好叫“无题”,我又很讨厌“无题”,从来没有起过“无题”的名字,因为我觉得要承担阐述、解释自己的作品的责任。所以给这件作品起名字时,有点卡壳。一直在改,最后还是说保留了这个长而费解的名字。

里尔克是我年轻时特喜欢的一个诗人,他的作品里面很多概念跟我想要表述的很接近。在这个作品里面,我想表达人既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又作为需要群居才能存活的群居动物,寻找慰藉的故事。简单的含义在于个体和群体这样的一种关系,而且是一个良性的、温暖的关系。大家在一起,互相温暖,给予情感的这个意思。

但是你可以看到,肢体上亲密的表象下,她们相互没有真正的沟通,眼神都没对在一起。它还有很冷的一面。

魏:对,我想说的就是,在朱朱的那篇文章里,《洗脚》等于是盆里面应该有水存在。所以水无疑是阴性最典型的象征,它荡涤我们的欲望和焦虑,它的存在构成了安宁与温暖的源泉。这肯定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读,但是在我看来,作品实际上所体现的是一种彻底的孤独和疏离感的。

向:我骨子里还是一个挺悲观的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需要往积极的方面暗示自己。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是,人是孤独的,然后人终有一死,这是一个终极的问题,很多东西是有限制的。但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人才特别需要有这种关系。王朔有一个意思是说,“在宇宙中,人感到孤独,这是因为我们自创了一个世界,有独特的感官,是感官的孤独。要互相慰藉也只能在相同感官的人群中……”这样一种寻找和靠近,实际上是特别本能的,因为本质上又是孤独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魏:在我看来,那些人不管他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这都不重要。我觉得那些人,他们在一起,但是显示的并不是一种彼此慰籍的关系。看起来好像是在彼此寻找温暖,一种接近,实际上我的感觉是他们彼此完全无法进入彼此的世界里面去。

向:事实就是这样的,当然我们也的确需要在一起。

魏:所以肯定还是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荒诞感。因为你说你喜欢文学,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爱尔兰戏剧家贝克特的东西?因为我看到的这件作品,就像看贝克特戏剧里面的东西,也是非常荒诞的。

向:我在这儿不得不解释我的作品,但我不希望这个东西表达出来很简单,一句话能够解决的。我又想做成几近逼真的场面,一堆人坐在那儿,所有道具、表情、细节都很清晰,很真实。但是这种复杂的状况,从来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上演,而是在我们内心不停地发生。

魏:但是《敞开者》和《洗脚》,他们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

向:用女性身体这个主题,我想说的是在人性里不同层面的东西。《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和《我们》我都是在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情感沟通的可能性,不否定这个东西,我们真的是在尝试接近。像《敞开者》,一方面我在做东方美学这样一个尝试;另外当从一个小我的世界走出去后,我渴望跨越个体的界限,《敞开者》对于我来讲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初始是黄专介绍我看海德格尔《林中路》里面的《诗人何为》,里面讲到“敞开者”的概念,“所有没有界限的东西的伟大整体”,很接近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概念。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也说过一句话:“我们在自己的局限之内求得伟大……但与无限相比微不足道——恰好证明我们只是人。”如何成为一个“敞开者”,对我目前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我用了一个姿态,不同于《你的身体》打开的一个敞开的姿态,如同一个巫术的仪式,我希望它通向无限。塔可夫斯基接下来的一句话是,“不追求伟大的灵魂没有价值。”

魏: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实际上你的作品跟社会性,跟时代的东西,跟社会的东西,实际上还保持一定的距离。

向:在这个主题里面先排除,事情要一件一件地说。也许有一天我会去做非常社会性的东西,都很难说。就像我现在特别爱看新闻,看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这个信息时代,你想知道东西太容易了。这样的一种关注也许预示着下面的可能性,我不知道,我现在还没有这个计划。但是目前这批东西里面,还是在一个人性的基础上去讲。

魏:实际上你的东西是超越社会性的。

向:也是在对一个当下时代反省当中产生的,这或许是个减法的过程,在信息垃圾和物质过度的时代,回到本质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如同对自己的检点。

魏:很多所谓的当代艺术,实际上是很庸俗的东西。

向:被津津乐道的很多概念和方式是很庸俗和低智力的。

魏:实际上,它已经丧失了对于人本身的关怀。

向:没有关怀,这种东西就是就像快餐一样吃完就扔掉了。太无聊,就是在造垃圾而已。

魏:很多人把庸俗社会学的东西,当作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标签来看待,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问题。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