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商伪造伽利略著作以假乱真 藏书圈风声鹤唳
0条评论 2014-02-11 11:19:08 来源:晶报 

伪造品中的“杰作”

学者布莱德坎普如此评价德卡洛:“从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我认为这个人应该是被学术机构拒绝后,开始戏弄学者。好的伪造者是一个游戏者,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欲望,要挑战有知识的人。”

同时,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学者维尔丁正致力于证明兰的《星座信使》是伪造的。每当他发现这本书的每一个新特质——比如,它使用半张印刷而不是全张印刷,而已知的几乎所有1610年后出版的书都采用全张印刷,他就更加反对“副本论”。

维尔丁找到苏富比拍卖行2005年以来的目录,在其中发现了另一本《星座信使》,这一本同样来自德卡洛。维尔丁从目录中检视了这本书的扉页。他说:“这是我灵光闪现的时刻。”在那一刻,他确定兰和苏富比目录中的这两本书都是现代伪造品。

早前,维尔丁已经注意到,在兰的版本中,扉页上有一个词——“pepiodis”。“Pepiodis”不是拉丁词汇。所有其它版本的《星座信使》写的都是“periodis”,这个词是“面”的意思。再看看苏富比目录中的《星座信使》,其中也出现了“pepiodis”一词。另外,在兰和苏富比的版本中,第二个p和第一个i是连到一起的,但这两个字母从来都不是连体字母。

他与普林斯顿图书学学者保罗·尼德汉姆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尼德汉姆此前参与了对兰的版本的研讨。维尔丁敦促尼德汉姆前往曼哈顿再次检视兰的版本。维尔丁叮嘱尼德汉姆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在1610年的时代,印刷机在上油墨时,油墨有时会渗透到铅字的边缘;压印时,这会导致页肩出现一些斑点或淡淡的线。这些印记不像凸版印刷字那么深。但是,如果有人利用原版的高分辨率图像来制造感光树脂版,那些聚合物会使印记和文字一样深浅。

尼德汉姆从兰的书店里把《星座信使》带回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拥有一本正版的《星座信使》。兰版本上页肩的墨迹非常明显。尼德汉姆通过比较发现,在兰的版本里,文字不那么锋利,且相对松胖一些。迎面页中间的空白也与哥大的正版不同。当天晚上,尼德汉姆给维尔丁发了邮件,宣称兰的版本“完全是一个伪造品”。

11天后,也就是2012年6月11日,维尔丁在古籍书商、藏家和图书学学者汇聚的网络论坛“我的藏书”(Exlibis)上公布了自己的发现。他警告称:“所有这些文本明显来自德卡洛,此人目前因大量偷窃那不勒斯吉罗拉米尼图书馆的图书而被捕。”第二天,尼德汉姆也在“我的藏书”论坛上公告《伽利略的O》一书结论有误。

布莱德坎普写邮件给维尔丁,称自己感觉被维尔丁的言论“严重冒犯”。

最近我曾打电话给布莱德坎普,他显然已经有所反思。他把自己团队的错误比拟成“外科医生出了一个致命性的差错”。看着自己的研究结论被一一反驳,成了他“无尽的梦魇”。

去年10月,布莱德坎普重新召集学者到柏林。他们用了此前用过的方式,仔细研究兰的《星座信使》,试图“解剖”这一伪冒品。一名参与者说,整个过程很令人振奋,“你好像忘了你正在努力发现的一切,都是你过去犯错的明证。”另一个学者在纸张材料中发现了棉毛纤维,而这种纤维要在1793年轧棉技术出现以后才可能产生。2014年,布莱德坎普将出版这个团队的研究分析。

布莱德坎普如此评价德卡洛:“从弗洛伊德心理学来说,我认为这个人应该是被学术机构拒绝后,开始戏弄学者。好的伪造者是一个游戏者,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欲望,要挑战有知识的人。”

我问他是否能够逆向分析出伪造这本书的方法,他知道德卡洛是怎么捣乱的吗?

不。布莱德坎普说:“这真是一部杰作。”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