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汉志的5000个名字 检视另一种历史图景
0条评论
2014-05-23 23:02:0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未曾熟悉却已开始淡忘
生于1946年的荷兰人戴汉志在40岁那年(1986年)来到中国南京学习汉语和国画,受当时“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吸引,他开始大量收集资料,并与艺术家交往。据展览的策展人玛丽安娜·布劳沃介绍,戴汉志当年之所以来中国,大概是因为他在荷兰的艺术生涯“并不很成功,甚至带有放逐感”。
大尾象工作组,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早期影像,1993
1989年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戴汉志也去过现场,后来回国奔父丧,“六月事件”之后,艺文界风声鹤唳,直到1992年他才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批评家陈孝信在上海的一个艺术研讨会上曾经振奋地说:“好消息,汉斯又回来了。”可以想见,戴汉志之于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
戴汉志文献资料
在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上,荷兰大使表示:“作为荷兰人,我在一周前并不知道戴汉志其人,在荷兰也很少有人了解他,但当我查阅资料后,很惊讶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如果说作为艺术经纪人、策展人、学者的戴汉志从未被故国荷兰所熟知,那么还有一种遗忘,来自他为之耗尽心力的中国——2002年4月29日,长期与风湿奋战而服食过量消炎药引发急性胃出血的戴汉志去世,此后的十年,那个“带来好消息”的汉斯逐渐淡出中国艺术界的视野。
艺术家(丁乙、艾未未、王兴伟等)与UCCA馆长田霏宇在现场
编辑:赵成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