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北采”学术讲座——面向生活:关山月与1950年代的“速写运动”
0条评论 2014-12-17 14:27:2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Q&A】

【提问】现在的速写跟现在的画这块面向生活目前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吴雪杉】其实现在不那么强调艺术和生活的直接关系,比如现代艺术家你做的是艺术就可以至于你艺术跟生活有没有关系,变成艺术家个人的趣味和倾向。有可能现在艺术家关注的是自己的艺术风格,有关他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感受的表达,有的艺术家特别喜欢说我要表达的是我的一种状态、表达的是我的一种感受、我的一种体验,这种感受、状态、体验来自于生活或者不来自于生活,可能也没有人特别关心。生活的东西可能由一些新闻报道的东西来表达,没有人强制说当代的艺术家表现生活或者是直接来自于生活,这是和50年代的区别。50年代的时候要求艺术家必须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如果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就是一个坏的艺术家,如果你的艺术不是来自于生活你就是虚假的东西,就不是好的艺术。现在就无所谓了,现在就没有人会这么去看和要求了,因为现在艺术家或者是艺术创作对于生活的关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你紧密结合生活的可能是好艺术可能是坏艺术,跟生活看起来没关系的可能是好的或者是坏艺术。比如抽象艺术在50年代绝对被禁止那是帝国主义腐朽资产阶级的艺术绝对不能要的,但是现在怎么抽象都没关系无所谓,反正大家觉得好就可以了。

【提问】上面写的“速写”我能不能理解为“快”?包括我们现在生活节奏有时挺快的,另外有一种方式是“慢”的节奏,我个人现在也想学一下毛笔字方面的话,让自己能够沉静下来,我想请问一下你有什么建议?

【吴雪杉】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速”在字面上当然有“快”的含义,速写可以理解为快速地写生,在当时的理解就是很快速地,什么材料无所谓,就是快速地去画一个东西。但是“快”本身来说,因为我们现在的速写在我看来是50年代之后生成的一个相对狭隘的一个速写的理解,就是他用西方速写英文的意思不太一样,他有“快”的含义,但是“快”并不一定都是速写。比如说梵高,梵高好多的画你看他画面本身很简单,画也不大,肯定很快就画完了,但是不太好叫他速写。还有人把梵高的画叫做“创作”,因为速写这个东西他又跟创作对立起来了,速写是一个搜集素材的一个比较快捷的东西你还要变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更加独立的一个东西、一个作品才好让他变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他的意思有一个模糊度在里面,你感觉他画得很快,如果用铅笔画可以说他是素描,但是说是速写意义不大,你用水彩很快地勾几笔也可以是速写,但是速写没办法套到中国画里面去。中国画的大写意一定是快的,比如八大山人画的荷花一定是快的,但是说八大山人喜欢画速写不太好,这是西方的概念被中国作了一些改造,在理解的时候会有一些障碍,大概知道它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法精确地定义。

第二个问题,现代生活节奏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在里面,比如说梵高的画为什么现代人那么喜欢梵高,有一种观点认为,你看他特别狂野、特别躁,这些色彩和笔触能够体现我们当代生活的某些节奏感,所以我们现代人很容易认同梵高,说明他跟我们当代有契合的地方,比如快节奏,比如说烦燥。但是有人就问,现代节奏那么快,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欣赏那些比较舒缓慢节奏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欣赏那些比较快节奏的东西呢?我认为这个还是看你怎么理解,如果您觉得这个节奏太快了希望自己静下来,您就选一个能够让你静下来的方式实践就可以了,不是说别人认为你静才好,你自己认为发生效果就可以了。不一定是写字,散步,哪怕是K歌让自己取得宁静也很好,不一定非要写字。写字显得比较文雅,看起来是一种文化的方式我觉得也挺好,因为我们现在字都写得很烂,都敲电脑。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经常跟老婆吵架,他老婆一吵架就很烦,这个时候他就去写字,写一会儿他就心宁静下来了,不烦恼了,他就很高兴地跟我说“写字有这个效果”,心烦就去写字吧,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提问】您刚才说第二届全国美展的时候出现过速写的诠释,但是最近在广州、杭州几个展大多以传统的形式出现的。但是现在的生活当中可以看现在有一部分包括您之前说的有两种形式我觉得是存在的,一种是以速写的方式来画稿,比如说之前《楼花春日记》(音)有真人也有画稿,包括我们去798参观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画稿在里面进行创作的,比如刘小东。但是北京有一个中央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刘树勇(音)他会经常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物再配上一些打油诗,现在在微博上面也比较火。我认为现在是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之前说的Sketch以草稿为主,另外一部分确实以自我娱乐、自我感觉到画这个很快乐,可能就不受创作限制,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就是娱乐自己。这两种形式,后者这种自我娱乐的形式能否独立开来建立起一个就像你说的第二届有那种专门的速写,后面又没有必要,可以稍微独立一点,就像我们之前区分出来的一些小画小样之类的。

【吴雪杉】我觉得一个东西我们不太好说他是不是应该独立出来,而是说有没有这种需求。我觉得速写在54年突然被重视是有这样一种需求,他提出了一种艺术观念或者是理念,速写能够至少在早期阶段能够迎合或者是能够吻合这个理念所以被单独拿出来了,因为当时有这个需求。

现在你要问速写或者是类似速写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单独拿出来,就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或者当下的艺术语境是不是有这种需求。比如说我们现在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当代艺术,比如说传统的一个传承关系、艺术形式或者是当下生活的一个联系,怎么样有当代感,这是艺术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他不太关心我做得快或慢是不是应该单独独立出来。其实现在对艺术的理解已经非常西方化了,一个艺术家他比如说把一个小东西放到一个展厅里起一个名字,只要这个美术馆或者是画廊愿意接受就是法成艺术品了,他是艺术,不管是装置还是雕塑什么的,反正就是艺术,只要有一个大的名字他能够成立,具体是什么他就已经非常无所谓了,因为当代的媒介已经极大丰富了。但是在50年代的时候媒介没有那么丰富,要是随便摆一个东西去展览可能别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会把他赶出去。现在你问我,我觉得没有必要再专门推出或者做这样类似的一个事情。

比如您刚刚喜欢的那个艺术家,他自己画了一组作品,他甭管自己出画册还是参加展览,反正他的前提是艺术品,是我的一个艺术的成果,那就可以了。他除非是我在想怎么样操作它,让它显得特别独特特别与众不同,同样是艺术但是我跟别人特别不一样。比如说起一个名字是“新速写”,用这个概念把它推出来,这个时候他可能就有价值了,就有意义了,对他来说是有意义了。在我看来想起一个新的名词或者是一个新的概念把一组艺术家推出来,多多少少有一点做作或者是虚假的东西在里面,我觉得看艺术家本人是怎么考虑的,我觉得倒不一定替他操心。

编辑:罗远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