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北采”学术讲座——面向生活:关山月与1950年代的“速写运动”
0条评论 2014-12-17 14:27:2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提问】我提一个比较“脑残”的问题,“南风北采”关老的二十几幅作品展览几个月了,我也进行了学习,之前我听说一直把他作为关老的写生作品,副标题也是“写生”,您今天讲的主题是50年代速写的运动,我听着好像“速写”跟“写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您认为我们在今后的欣赏和导赏中,把关老这二十多幅50年代的作品究竟把他归为“写生”还是“速写”,还是不用区分为好?

【吴雪杉】首先关山月自己把他作了区分,他自己不叫“写生”叫“速写”我之所以作了这个研究因为他自己在上面题的是“速写”,在他看来至少有11件或者是12件作品他自己说是“速写”。我们再来看“速写”跟“写生”的关系,通常来说50年代符合“速写”定义的一定是“写生”,但是“写生”不一定是速写,“写生”的范畴一定比“速写”更大。慢慢地写对一个模特或者是对着一座山画一整天也是“写生”,但是称不上“速写”,“速写”一定是比较快地“写生”。为什么有时候要强调他是“速写”,把握住一点,好多动态的东西没法写生,比如说他跳起来,跳的动作怎么“写生”,因为他是一瞬间的事,我看了之后只能迅速地把基本的轮廓概要性地用几条线条记录下来,这个可以称之为一定是“速写”。

但是在这种运动性的东西之外,“写生”和“速写”在我看来几乎没有特别的区别,这里之所以很明确地说是“速写”,很明确地表明我画的是“速写”,我个人的判断是因为关山月他是部分地要跟当时主流的提倡的东西相吻合、相契合,当时国家或者是美术界在提倡“速写”,我就试着用毛笔去画“速写”,看看效果,确实效果很好。我觉得倒不一定在导览这个层面上做特别地区分,因为这些“速写”其实也是“写生”,因为“速写”一定都是“写生”,只是他涵盖在“写生”里面的。之所以要把他专门拎出来强调,是因为“写生”可以做在画室里我画这个场景也可以是写生,但是速写更强调的是进入生活、是面向生活,他跟现实生活非常强调的对象产生关系,“写生”是模糊的,但是“速写”和生活的关系是明确的。

如果您要强调他是面对对象很快地画出来,是一种直接面对生活的一个“写生”就可以强调说突出他的“速写”,如果仅仅是说他只是画他看到的,在现场画的,您说“写生”或者是“速写”都可以。这是取决于您的语境,您想强调的东西。

【学术主持:丁澜翔】我来说几句,首先大家都听过很多的讲座,这个讲座大家隐约地感觉到有点不同,大家听了之前的很多讲座可能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他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当时的一个美术史的研究型的学术讲座,并不是某种介绍性的或者是一个普及性的讲座。

在吴老师来之前我也是挺忐忑的,因为我们也是刚开始做一个“观看之境”作一个学术的讲座,这个学术的讲座到底能不能为我们普通市民或者是普通美术家所接受呢?我上次就遇到一个“寒流”,我上次跟我上上次的差别太大了,我也在心里打鼓,我说这个方向可不可行,到底学术能不能通行。我们的圈子基本上在高校或者是研究圈子里面里,这个到底能不能为广大的市民所接受。但是今天看来大家还是很有兴致的,毕竟吴老师的准备非常充分,为我们按展示了很多我们平时也没有办法去接触的一些资料、观点,很细微的东西都为我们揭示出来,也为我们这个展览作了很丰富的研究。

所以我们接下来“观看之境”还是要把学术这条路一直进行下去,当然我们也不会做那种非常生涩的东西,也把学术跟市民、跟普通大众、跟美术爱好者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观看之境”以后一个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更多像吴老师这样优秀的学者能够支持我们这个项目,谢谢!

【程平】今天来到我们讲座现场我统计了一下,我们的志愿者大概有20多位,这20多位志愿者来到讲座现场说明“观看之境”这个项目他的基础没有变,我们的基础就是我们的志愿者,以我们的志愿者作为种子去展厅当中跟我们的市民去分享、去导赏,我觉得我们的目的是非常合适,也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感谢这么多的志愿者来参与我们的“观看之境”项目。

我想说一下我们这个项目跟这个展览之间的关系,“南风北采”这个展览我把他看作是一个故事,我们正在讲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关山月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在1954年、1956年去到北京画了这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他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去把这些意义传达给其他的市民跟观众,那就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像吴老师、丁老师、俊宇这些研究人员,他们去把这些背后的资料整理出来,这些文献去整理,这些作品要去梳理,把这些东西梳理出来之后通过我们各种各样的一些活动,包括我们的“观看之境”,包括“四方沙龙”,还有现场的一些其他的培训,或者是我们公共教育这一块做的一些现场的互动体验的媒介,通过这些东西去感染市民。所以这个展览他是一个有机的,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样的展览的做法也会是我们将来在美术馆应该会看得到更多,而不是我们把几张作品直接往墙上一挂就完事了,将来的美术馆应该是我们目前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的一个做法。

我在这里也希望我们的志愿者到了做项目服务的时候,也尽量能够把我们做策展的这种理念传达给观众,观众能够更多理解这个展览的一些东西。谢谢大家!

(本次活动结束)

编辑:罗远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