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香港春拍】数读:现当代艺术版块估价TOP10
0条评论
2015-04-01 17:07:06 来源:99艺术网
TOP5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 拍卖日期:2015-4-4
LOT号:1059 刘野 1998年作 海之蓝 尺寸:170×200.3cm 创作年代:1998年作
估价:HKD 18,000,000-25,000,000
LOT号:1059 刘野 1998年作 海之蓝 尺寸:170×200.3cm 创作年代:1998年作
估价:HKD 18,000,000-25,000,000
款识
Liu Ye,98,野
说明 展览
台湾,台北,寒舍艺术中心〈红与蓝: 刘野个展〉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十六日,无页数
来源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 2007年5月27日,拍品编号497
私人收藏 (购自上述拍卖)
香港,佳士得, 2011年11月26日,拍品编号1030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蓝海上的故事
刘野
走进刘野的世界就如同步入一个童话国度:就是艺术家本人也承认:“我总是觉得,每时每刻我都生活在童话的世界中。”1 水手、天真无邪的小孩,甚至是迪克?布鲁纳的米菲兔,都是笔下常见的题材,背景时而是湛蓝的大海、时而是苍翠的山谷,甚或是霜天雪地,就是这些迷人的特质令刘野的创作蜚声国际。苏富比非常荣幸在是次拍卖呈献刘野的早期作品《海之蓝》(拍品编号1059),这幅作品别具魅力,蕴含艺术家许多经典符号,令人一眼就辨别出来。
对刘野来说,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如他对艺评家冷林这样说道:“童年在我来说,是一个黄金年代,我的画在许多方面反映我童年时的梦想和幻想。”2 生于一九六四年的刘野,恰好是文革世代的孩子;然而,艺术家称时代并没有对他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倒只是成长的背景,父母对他呵护有加,令他免于陷入任何斗争或冲突之中。当时他的父亲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经常为儿子捎来禁书,如刘易斯•卡罗和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引发他的想象力,开阔他的思维空间。艺术家的童年就这样愉快地渡过,年仅十五岁便入读北京市工艺美校工业设计系。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远赴德国柏林艺术学院进修硕士课程,这里也是他许多日后标志性图式的发源地。
其中之一是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绘画风格,其简洁严谨的直线构图经常在刘野的作品中重现。对刘野来说,“蒙德里安的画出现在我的画中是精神上的。他的画那么单纯 — 最基本的颜色和垂直水平线,我也想解决单纯的问题。”事实上,《海之蓝》体现了蒙德里安的神髓,整齐的线条支配着全盘布局。这些线条将画面划分成四个区域:一条船,甲板上站立着一名水手;一片茫茫大海;远方一艘战舰;以及在极远处地平在线的浮云。虽然这四种元素远近距离不同,但《海之蓝》却彷佛将它们压平了,让它们在同一空间相聚共存。这样看来,战舰就彷似不经意地在水手的头上飘浮;又或许神秘莫测的海只不过是船的背景。不管怎样,这种压缩效果为作品注入奇幻的元素,又或一丝幽默。
同样地,我们在蒙德里安的作品中,也可以体验到将不同题材压缩的手法,以致不同的平面共存于一个二维空间之中。刘野在《海之蓝》进一步探索这种压缩手法:他不是单纯地呈现不同平面的共存,而是透过这种手法去制造错视效果,而且他更加入童稚的色彩—彷佛这是一个由孩子主宰的国度,海、天和船理所当然地在同一时空出现。对一位善于驾驭画笔,以童年为避世之所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一幅精彩绝伦的杰作,不单在形式和感觉方面互相呼应、风格与情感的表现更是相辅相成。刘野从容不迫地为他的缪斯注入新生命,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之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海之蓝》的浓郁深蓝色主调,也是刘野常用的颜色,令人立即联想起伊夫•克莱因著名的国际克莱恩蓝(IKB)— 他于一九六〇年为这只颜色取得专利。克莱因认为IKB能够“消除地平线的分界,将天地合一。”3 当我们察觉到《海之蓝》正是要模糊水平线的分野,试图制造“天地合一”的景象,那么这种颜色的选择便绝非偶然。重重迭迭的深蓝色,予人深邃的感觉,尤如海浪,令人不安的波涛阴影尽处出现了一艘战舰。这种处理海的细腻手法经常在刘野的作品中出现;他在画布上涂上一层层深浅不一的颜色,制造出立体感和深不可测的感觉。在这片海的前方,一名水手站在洒满阳光的甲板上,朝着错误的方向探测危险和威胁。这个场景暗藏着刘野的幽默。艺术家曾说:“我不惯深入思考问题,我处理问题是非理性的。”4 其早期作品所描绘的场景往往充满了潜在的危险:无知的小孩在坠毁的飞机或沉船前翩然起舞。他们仍然保持着童真,以为世界还是安全的。也许艺术家就是以作品中的小孩作为自己的替身,重返童年。在《海之蓝》中,我们发现水手浑然不觉水平线上战舰的威胁。这个接近滑稽的场面,其实也是艺术家无法理性地处理自己的问题,甚或逃避问题的写照。
《海之蓝》结合刘野作品风格的两大精髓:魔幻之外,却又令人不禁反思。他曾说:“我对童话和哲学有着相同的热情,童话是富于幻想、感性的,哲学是严谨、理性的。这是思考的两个端点,我的绘画就是在这两端之间游走。”5 作品中魔幻与反思的元素比重相若,真切地反映艺术家的心灵词组。这幅早期作品保留了许多刘野自成一格、看似矛盾的元素,充满迷人的魔力,令人不禁沉思细味。虽然画中有“严谨、理性”的线性考虑,但也有“感性”、近乎荒谬愚蠢的一面。在《海之蓝》中,我们看到这两股对拉的感觉不知怎地被刘野驯服了,创造出一幅不单只在视觉上、也在题材上令人惊叹的作品!
1 《Liu Ye: mit Essays von Bernhard Fibicher und Zhu Zhu》,(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07年),74页
2 《刘野》,(明经第画廊,1997年),42页
3 《伊夫-克莱因:1928-1962》,(德国:Taschen Basic Art,2001年)
4 〈刘野-冷林答问录〉,《刘野》,(明经第画廊,1997年)
5 《刘野:诱惑》, (Sperone Westwater 画廊,2006年9月14日-10月28日)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