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要么当个酒鬼 要么做个疯子
0条评论 2015-07-28 10:08:18 来源:芭莎艺术 

他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里面最早“成功”的一个,但“成功”对于艺术家来说,实是个格外敏感的词。从1993年他的作品成为纽约《时代》周刊封面的一刻起,他的名字就与中国当代艺术捆绑在一起,在热闹时被追捧,在低谷时被质疑。让天才的火花与尘世的麻烦与幸福共生,不仅是艺术家要终生探索的课题,更是比艺术本身更重要的生命体验。

\

1982年,方力钧第一次剃光头。那时他在唐山河北轻工业学校学习陶瓷。时任校长是行伍出身,学校自然执行军事化管理。周围布控电网,男生的头发一律不准过耳。一天上课间操,校长单独拎出他们几名男生,勒令必须剪发,否则第二天不许上课。

“我们到理发店一商量,干脆全剃了吧。”每每说起,他一脸蔫坏。果然第二天,校长见到一溜青皮光脑袋,当场暴跳如雷,终也只能草草了事。那场较量,让方力钧沉浸在巨大的胜利喜悦中。从那时起,“光头”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意味了叛逆或调侃。

方力钧早期木刻尝试,12.25×12.25cm×2,1982年
方力钧早期木刻尝试,12.25×12.25cm×2,1982年

真正留光头,要从1986年算起。那时,他已在中央美院版画系读大二。据他的同窗好友、艺术家杨茂源估摸,他的这一决定,恐怕与立志相关。他听了,嗤嗤发笑,“编吧”,随即问起旁人,说说,你年轻时都干过哪些荒唐事——年轻人做什么都在情理之中。事后,熟悉他的另一朋友告诉我们,一旦他找不到合适的回答,便会顾左右而言他。

如今,人过五十,方力钧声称自己的活法是“要么当个酒鬼,要么做个疯子”。“可惜得上痛风,酒鬼是当不成了。出门疯吧,也得挑时候……”6月12日,在北京宋庄一家有名的羊蝎子店里,方力钧在与朋友们神侃。面部露出难以准确概括的笑容,像极了他的画中那些耐人寻味的“光头”。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