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炼:米兰最后的悬念—达芬奇有没有晚餐? 2011-03-08 11:11:27 来源:段炼的博客 作者:段炼 点击:
西方文化的关键词是追寻,西方人的热情在于追寻未知;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是守护,中国人的热情在于守护已知。西方人寻而不得,便无所守,所以只能不断求新,前些年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便是求新之见证。

 

三、人文与自然

 

由于事先未预约,我不知此行能否看到《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时代的教堂餐厅,早就改成了《最后的晚餐》专室,不在教堂的主建筑内,而在侧厢。我转入侧厢,见走廊的长椅上坐满了等着看画的人。这是当天的最后一批游客,在他们之后,教堂就要关门谢客了。我来到接待室的前台,告知未能预约,询问有无机会看达芬奇壁画。接待员摇着头说,若无预约,绝无机会。我说自己不远万里,专程来看画,莫非徒劳而返?接待员表示同情,但说我这样的情况太多,教堂不能破例。不过,说完后她就在电脑上翻查档案,说是若有人不能如约而来,我便可以顶替入场。

 

我在长椅上坐定,阅读手里的教堂简介,思考达芬奇绘画的当代意义。达芬奇何尝没有解构人性?他将我们今日社会的性别话题和政治话题隐藏在蒙娜丽莎的肖像中,隐藏在最后的晚餐里,也隐藏在圣母与小基督的题材里。弗洛伊德早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出了这一秘密,使今人得以从政治的角度来探索达芬奇的制谜和加密过程,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就是要探讨达芬奇的密码机制。不消说,这一切都是后人对达芬奇密码的追寻。

 

西方文化的追寻路径,在欧洲的城市村镇随处可见。

 

到米兰的第二天,我前往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科莫湖游览,其湖光山色,唤起我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风景画之精神意象的认同,见证了西方艺术所追寻的精神意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