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没有边界——鲁明军对话余极
0条评论 2011-08-19 11:29:18 来源:鲁明军博客 

鲁明军:这么说的话,边界更像是标准的问题?

 

余极:问题是,如果有这个标准的话,谁来定这个标准,谁有权威呢?艺术家在当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说有边界的话,艺术创作是被艺术家打破的,那么这种是打破是艺术家自己认定的吗?从艺术发展史来看,每次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艺术样式的出现,跟前面不一样,被认为突破了边界,其实这个也不叫突破边界,而是一种开拓,是一种发展,不能把变化、展拓和进步当成是边界。

 

鲁明军:它不是一个线性的进步式的更替或演化,应该是不断的拓展或开放。

 

余极:艺术有很多维度,我们其实没有触及到,跟人的思维,跟人的思想,跟人的手段,跟技术和媒介有关。

 

鲁明军:反过来,这其实也恰恰表明了人的有限性。

 

余极:但随着技术,或者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个拓展了之后,艺术的范围,各种可能性也要拓展,不能因为这个拓展,就认为突破了边界。当艺术面向未来的时候,其实它没有边界,就不存在边界的和边界的不突破诸问题,我是这样觉得的。

 

鲁明军:为什么一定要面向未来?

 

余极:如果我们面向过去的话,过去有被认定的范式在那里,接受了历史的、心理的、道德的、政治的种种考验,如果与之比对,今天的种种艺术一定与之有许多不同,把前面的作为标准和把非艺术因素作为标准,那么边界当然能够找到,问题是今天突破的不是过去的标准,所以这边界是失效的无完整意义的。未来是不清楚的,是没有边界的,是自由之领域,可以实验的东西很多,当然是有危险的,有些艺术会失败,但一定不是边界和底线的阻挡和不可逾越。

 

鲁明军:基于什么?

 

余极:基于艺术发展自身的逻辑正确性和过程历史观。

 

鲁明军:那么,我要问的是什么是自身的过程?艺术发展的过程到底是什么呢?

 

余极:我们看美术史是什么,这是一个。还有一个,他们认为的边界,其实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觉得艺术应该在一个范围内搞,有边界而不能出边界。艺术一旦涉及到媒体的变革,涉及生命和心理、道德伦理、世俗习惯、文化传统、体制权威,影响到日常生活,影响到社会生活,影响到公民政治,那么他们认为可能突破边界了。

 

鲁明军:你认为这样就打破边界了吗?

 

余极: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们是要分析他们认为的那种边界,其实是一种假设。就好好的心目中觉得,艺术应该有一个自主的,有一个本真的工作形式,工作范围。一旦你跳出这个范围之后,就认为你做了不本分的事情。

 

鲁明军:那这里面是不是隐含这艺术被功能化了呢?

 

余极:对呀,也有这种情况。

 

鲁明军:问题在于艺术是不是一个功能化的东西呢?艺术是不是要服务于审美,或者服务于政治、社会的存在呢?

 

余极:我的意思是多样的,对不同人,艺术当然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教化、不同的作用,比如说作为一个国家政体或者某一个政治家,他可能会需要艺术为他的政治服务,那么艺术政治工具性在他那里甚至是唯一的,其实这还是与我们讨论的艺术或者艺术的边界无关,艺术为政治服务,政治需要的是艺术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本身。对工具艺术家和非工具艺术家来说,各自出发点和态度是绝对不一样的,有区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艺术是手工和技术的混合,自然有功能化的东西和被工具化可能。

 

鲁明军:那么边界的问题其实反过来也是在重申艺术的功能性?

 

余极:也是。

 

鲁明军:如果是特别强调这个边界的,特别是将边界具体规定以后。

 

余极:对。

 

鲁明军:准确地说,应该是试图把艺术带入另一个功能系统,甚至对艺术本身还有一个前设的功能性条件。

 

余极:对。

 

鲁明军:在你看来,所以边界本身就是一个“无”?所谓的边界指的恰恰是去边界化。

 

余极:就艺术来说,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无用的东西。按照(昨天)汪民安讲的,艺术是个无用的东西,无用的东西就是耗费。我觉得这个跟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有关系的,人类就需要无端的艺术耗费,耗费艺术。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