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我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绝对虚无
0条评论 2013-08-14 16:31:0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杜:你现在开始有意识地重画当年的作品,这有点类似于董其昌仿前人,基本上靠笔触来说话。图式还是当年的图式,但笔触已经不是当年的笔触了。

何:很多人都在重复过去的图式或者题材,其实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重复本身不是临摹,而是引用。比如写当代音乐的人,会引用贝多芬或者柴可夫斯基交响乐的某一个片断,将其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引用在学术上被认为是很高级的东西。引用意味着回顾过去的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主题,并将其跟当前自己的方法进行对比。比如大卫•霍克尼曾找到一幅类似于丢勒的版画的风景,并将其拍下来,然后在上面放了一块石头,刻上丢勒的名字,让人乍一看好像是丢勒的画,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引用方式。

弗洛伊德也曾画过很多夏尔丹的画,用的就是董其昌的方式,他用自己的笔触原封不动地描绘夏尔丹,或者把塞尚的画进行一番改造,把塞尚的一个场面换成裸体的,其他都不变。岳敏君也画了很多,他把自己的形象放在各种历史题材中,对过去很庄重的历史题材造成一种反讽。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是比较自由的,比如用现在的方式去演绎怀斯的草,或者画一个站着撒尿的女孩来改造安格尔的《泉》等。这种重复包括很多种形式,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技巧上的改变,也许是一种回顾性的或者带有纪念性质的,向他致敬的画法;也许是带有反讽性质的,对过去的题材加以破解,把崇高的、美丽的题材改造成庸俗的、丑陋的画法,比如我画过的《丽达与天鹅》、《丽达与猎狗》以及《丽达与北极熊》等。这里面包含一种智慧的成分,突然觉得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过去的宏大、美丽题材,或者提供给观众一个新的观看视角。

杜:这几年你为何喜欢在浮雕版上进行创作?

何:我曾经做过雕塑,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我觉得浮雕介于平面绘画和圆雕之间,浮雕可深可浅,非常浅的几乎只有一点起伏、呈现及厚度,而最深的几乎可以成为圆雕,因此浮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但目前这种方式还不够成熟,我仍在不断地尝试之中。 杜:你现在的作品越来越苍茫,形象越来越松动,笔触越来越松散,厚度越来越稀薄。

何:这跟年龄的变化有关,但再松散也会保持一个基本的形,再空洞也要包含一种丰富性,即空洞里蕴含丰富,这是我的底线。

杜:90年代后,你在西方看到了大量的经典油画原作,对西方油画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你认为西方油画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何:对于西方油画,什么是我喜欢的,什么是不喜欢的以及它的局限性,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会像某些画家那样五体投地。

对于欧洲中世纪宗教画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我有些审美疲劳,而那些感情丰富、表现力充分、色彩强烈的作品,如梵高的画,我也不喜欢。可能我有些逆反心理,任何东西看久了或者多数人说它好,我就会慢慢地挑它的毛病。比如伦勃朗的作品,除了自画像外,我认为他大多的作品都很差,我甚至怀疑是他人冒充。也有些在今天看来经典的作品并不是当时的画家画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时间之手”的衍化。如惠斯勒的作品,由于在技巧上不讲究,没有干透就重色,所以变色变得很厉害。但后来光油上了很多次后,反而造成一种新的面貌,看似神秘无比。

当然西方也有些画面效果让我感觉非常好,如印象派的雷诺阿、德加、莫奈等。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很新鲜,这也是因为西方博物馆都开了很大的天窗,是用自然光照射,而当时的绘画作品大都是在自然光下完成。他们的绘画中技巧达到了摄影机的效果也令我非常感兴趣,如勒帕热的《圣女贞德》等。那种刻画的精微,对于光线、色彩描绘几乎完美,从技术的角度看非常高级。

而对于西方油画的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中国人能达到,但没有必要达到,因为这与文化有关。西方绘画中宏大或集体场面、以及非常精确的表达,与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与中国人更为推崇形而上不同,西方追求倾向于肉欲、狂欢、酒神主义。中国人推崇用心理去体验画面,而西方人则是直接去体现。正如他们的人体往往刻画的很肥胖,而中国人则倾向于瘦——仙风道骨的感觉。也由于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如为什么印象派没有在中国出现?因为中国是一个苦难的国家,怎么会出现那么漂亮的色彩。即使有这个色彩,中国人也视而不见。

杜:气、灵、骨、风、神,这些词都较好的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你在西方看到了大量的中国古画,是否让你对中国传统有了新的认识?

何:看的不是太多,却有比较大的冲击。第一次真正看到中国古画真迹,有宋代的百鸟长卷、山水,以及南朝的观音像。与西方的维纳斯比较,会发现维纳斯就是一具苍白的肉体,而观音则是精神的化身,所有人间的悲情效果都在她的眉宇之间,虽然她的眉宇只是简单的几根线,实际上却包含了一切。这就是中国人天生的极少主义,把精神抽象到如此地步,大概只有工匠才能做到。后来我在国内看到了这些作品的赝品,完全没有了原作的神韵,差别非常大。

杜:有肉没有灵,有皮没有骨。

何:只学习到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